.\u0012x��記得本書作者20年以前剛剛就讀會計專業的時候,第一堂課是校長主持的鞏固新生專業思想的全校大會。校長不無幽默地說:“有些新生在填寫誌願的時候,把‘會計’寫成了‘會記’。同學們哪,要當一名優秀的會計師,光會‘記’還遠遠不夠,得會‘計’”。不知道真是確有其事呢,還是校長講話的噱頭,反正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
的確,當會計不但要會(hui)“計”(計算、算計),而且還要會(hui)“會”(kui)。當然這還隻是技術方麵的要求,除此以外,還要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和社會經驗。所以本書首先從這裏來引入話題。
從繁體字來看,會計的“會”字寫作“會”。
上麵的“人”表示一個人,下麵的“日”表示每一天。中間的部分,上麵的“一”表示橫放著的一把算盤,下麵的部分就好像攤開在麵前的一本賬。
如果這樣連貫起來加以表達,意思就是說:會計人員要求每天都要記賬、算賬、報賬,反正,每天都離不開一把算盤、一本賬。一個“會”字樸素地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會計工作賦予的“日計歲會”的本意。
從簡體字來看,會計的“會”字,簡簡單單的隻分成上下兩個部分。
上麵是一個“人”,表示會計工作到目前為止仍然離不開會計人員的辛勤勞動;下麵是一個“雲”,表示會計工作的結果,是要向人們“敘說”某種會計信息。
“雲”又包括兩層意思,一方麵它表示,會計人員除了要用到手以外,還要用嘴來進行解釋,以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這些指標和數據的含義,並接受他們提出的質疑;另一方麵它表示,現在不乏“人雲亦雲”的會計師——領導怎樣說、我就怎樣做;被審計單位有什麼要求、會計師事務所不加思索地就照你的“指示”辦。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甚至不惜假賬真做、真賬假做、顛倒黑白、包裝上市。
正確的讀音,會計的“會”應該讀作Kui,與“快”諧音。
一方麵它表示,會計是對一個企業經營業績的全麵總結,出會計報表的時候,也就是這個企業到了月末、年末可以進行成果分配的時候,自然大家都從中感到快樂;同時,會計工作本身也是一項令人愉快的工作。會計人員與數字打交道,接觸到的是企業的一些核心機密,工作中就多了一份神秘感。另一方麵它也表示,對企業經營業績的核算和總結,要講究時效性,應該迅速得到反映,這樣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然而,這個“快”字在今天卻賦予了另一種含義。
一方麵它表示,隨著會計電算化的大力推進,會計信息處理過程大大縮短,會計報表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需要,獲取有用信息;另一方麵它也表示,有相當一部分會計人員在工作中貪圖“毛手快”,隻注重於記賬、算賬、報賬的簡單過程,而忽視了會計信息處理的質量。在這樣的人手中,會計已經淪為一種算死賬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