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曾做過地方官,足跡遍及錢塘、台州(今浙江臨海)、蘇州等地。與他同時代的陳幾先稱讚他為人儒雅謙和、公正廉潔。楊輝特別注意社會上有關數學的問題,多年從事數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東南一帶有名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他走到哪裏都有人請教數學問題。從1261年到1275年的十五年中,他先後完成數學著作五種二十一卷,即《詳解九章算法》十二卷,《日用算法》二卷,《乘除通變本末》三卷,《田畝比類乘除捷法》二卷和《續古摘奇算法》二卷(其中《詳解》和《日用算法》已非完書),後三種合稱為《楊輝算法》。
有一次,楊輝得到一本《黃帝九章算法細草》,這是北宋數學家賈憲寫的。這裏麵有不少了不起的成就,如賈憲描畫了一張圖,叫作“開方作法本源圖”。
楊輝繼承中國古代數學傳統,他廣征博引數學典籍,引用了現已失傳的宋代的許多算術,比如劉益的“正負開方術”,賈憲的“開方作法本源圖”、“增乘開方法”,幸得楊輝引用,否則,今天將不複為我們知曉。他先後完成數學著作五種二十一卷,即《詳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變本末》三卷(1274年),其中《乘除通變本末》三卷,上卷叫《算法通變本末》,中卷叫《乘除通變算寶》,下卷叫《法算取用本末》,下卷是與史仲榮合撰的。
另一方麵,他在宋度宗鹹淳年間的兩本著作裏,亦有提及當時南宋的土地價格。這些資料對後世史學家了解南宋經濟發展有很重要的幫助。楊輝在著作中收錄了不少現已失傳的、古代各類數學著作中很有價值的算題和算法,保存了許多十分寶貴的宋代數學史料。他對任意高次冪的開方計算、二項展開式、高次方程的求解、高階等差級數、縱橫圖等問題,都有精到的研究。楊輝十分留心數學教育,並在自己的實踐中貫徹其教育思想。
楊輝更對於垛積問題(高階等差級數)及幻方作過詳細的研究。由於他在他的著作裏提及過賈憲對二項展開式的研究,所以“賈憲三角”又名“楊輝三角”。這比歐洲於17世紀的同類型的研究“帕斯卡三角形”早了差不多五百年。
楊輝在《詳解九章算法》一書中還畫了一張表示二項式展開後的係數構成的三角圖形,稱做“開方做法本源”,現在簡稱為“楊輝三角”。
楊輝三角是一個由數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數表,簡單來說就是兩個未知數和的冪次方運算後的係數問題,比如(x+y)2等於x2+2xy+y2,這樣係數就是1、2、1,這就是楊輝三角的其中一行,立方,四次方,運算的結果看看各項的係數。
楊輝三角與我們現在的學習聯係最緊密的是2項式乘方展開式的係數規律。如圖,在楊輝三角中,第3行的第三個數恰好對應著兩數和的平方公式,依次下去楊輝三角是一個由數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數表,一般形式如下:
楊輝三角最本質的特征是,它的兩條斜邊都是由數字1組成的,而其餘的數則是等於它肩上的兩個數之和。
為普及日常所用的數學知識,楊輝專門寫了《日用算法》一書,並提出務必要從實踐出發的原則。書中的題目全部取自社會生活,多為簡單的商業問題,也有土地丈量、建築和手工業問題。這種應用數學是便於普通讀者接受,也便於發揮社會效益的。這本《日用算法》,可惜早已失傳,僅有幾個題目留傳了下來。從《算法雜錄》所引楊輝自序可知該書內容梗概:“以乘除加減為法,秤鬥尺田為問,編詩括十三首,立圖草六十六問。用法必載源流,命題須責實有,分上下卷。”該書無疑是一本通俗的實用算書。
《乘除通變本末》三卷,皆各有題,在總結民間對等算乘除法的改進上作出了重大貢獻。上卷叫《算法通變本末》,首先提出“習算綱目”,是數學教育史的重要文獻,又論乘除算法;中卷叫《乘除通變算寶》,論以加減代乘除、求一、九歸諸術;下卷叫《法算取用本末》,是對中卷的注解。
楊輝在台州任知府的時候,有一年春天,楊輝想出外巡遊、踏青,一路上,迷人的芳香的氣息撲鼻而來,杜鵑隱藏在果樹的枝頭,用它那圓潤、甜蜜、動人心弦的鳴囀來喚醒春天的生機,成群的畫眉鳥像迎親似的蹲在樹的枝丫上,發出婉麗的啼聲。楝樹、花梨樹和栗樹都仿佛被自身的芬芳熏醉了。楊輝撩起轎簾,看那雜花生樹,飛鳥穿林,真乃春色怡人淡複濃,喚侶黃鸝弄曉風。更是一年好景,旖旎風光。
走著、走著,隻見開道的鏜鑼停了下來,前麵傳來孩童的大聲喊叫聲,接著是衙役惡狠狠的訓斥聲。楊輝忙問怎麼回事,差人來報:“孩童不讓過,說等他把題目算完後才讓走,要不就繞道。”
楊輝一看來了興趣,連忙下轎抬步,來到前麵。衙役急忙說:“是不是把這孩童哄走?”楊輝摸著孩童頭說:“為何不讓本官從此處經過?”孩童答道:“不是不讓經過,我是怕你們把我的算式踩掉,我又想不起來了。”
“什麼算式?”
“就是把一到九的數字分三行排列,不論直著加,橫著加,還是斜著加,結果都是等於十五。我們先生讓下午一定要把這道題做好。我正算到關鍵之處呢。”孩童一臉天真地說。
楊輝連忙蹲下身,仔細地看那孩童的算式,覺得這個數字好像從哪見過,仔細一想,原來是西漢學者戴德編纂的《大戴禮》書中所寫的文章中提及的。楊輝和孩童倆人連忙一起算了起來,直到天已過午,倆人才舒了一口氣,結果出來了,他們又驗算了一下,覺得結果全是十五,這才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