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通才遍訪名師(1 / 2)

����_#位於“天府之國”四川的東部的安嶽縣屬於四川盆地丘陵地區。連綿不斷的小山丘與平地,綠茵茵的稻田、麥地和鬱鬱蔥蔥的林木,把安嶽裝扮得色彩繽紛、豔麗迷人。1208年,秦九韶就出生在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

秦九韶的父親名叫秦季槱(yǒu),字宏父,秦季槱在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年)與陳亮(1143—1194)、程璐(1164—1242)一起參加科舉考試,成為同榜進士。後任巴州(今四川巴中)太守。嘉定十二年(1219年)三月,興元(今陝西漢中)軍士張福、莫簡等發動兵變,入川後攻取利州(今廣元)、閬州(今閬中)、果州(今南充)、遂寧(今遂寧)、普州(今安嶽)等地。在嘩變軍隊進占巴州時,秦季槱棄城逃走,攜全家輾轉抵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

這一年,秦九韶十八歲。秦九韶生性敏慧,勤奮好學,隨父親入京都後,京都的繁華與文化氣息讓他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他處處留心,好學不倦。秦季槱回朝廷相繼做了工部郎中和秘書少監,工部郎中掌管營建,而秘書省則掌管圖書,其下屬機構設有太史局,這給秦九韶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秦九韶充利用父親掌管天下城郭、宮室、舟車、器械、符印、錢幣、山澤、苑囿、河渠之政、營造工程、皇家古今經籍圖書、國史實錄、天文曆數之事等有利條件和機會,集中精力,向太史局的吳澤、靳大聲、楊忠輔、劉孝榮等有學識的太史、官吏、學者學習,並有機會閱讀了大量的典籍,使之成為博學多能的青年學者。此外,他還拜訪了天文曆法和建築等方麵的專家,請教天文曆法和土木工程問題,甚至可以深入工地,了解施工情況。

秦季槱出生在書香門第,同事賦詩讚譽他“岷蜀儒英,蓬瀛人物”,自然學養深厚。三位同庚(同生於淳熙五年,即1178年)、同年登進士甲科的摯友許奕、魏了翁、真德秀,敢於直麵朝廷腐敗,不僅敢於抨擊史彌遠、賈似道等奸臣,是主戰抗擊外來入侵的忠臣,而且個個學識淵博,同屬儒雅之士。秦季槱比許奕、真德秀、魏了翁早六年入士及第,論年齡為長。他們四人同時立朝,政治傾向相同,都為忠臣良相,有著特殊的關係,還是秦九韶的長者,秦季槱恭請摯友做秦九韶的老師,督促秦九韶虛心向他們學習淵博精深的知識,三位長者對秦九韶的關心、嗬護自然是不言而喻。

魏了翁官至學士,是南宋著名學者,文章、功業彪炳當世,且與秦九韶少年時的天賦、性格都極其相似,魏了翁自然是喜歡和器重秦九韶,願意做他的良師益友。聰慧好學的秦九韶,不僅潛心向真德秀、魏了翁、許奕學習詩詞、天文、祭祀、曆法等知識,還十分崇敬他們的剛直不阿的道德情操。

葉適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他重視實踐,崇尚唯物主義觀點,在哲學最根本的問題上,明確地認為客觀世界是物質的統一體,他肯定人的知識來源於客觀世界,並認為隻有詳細考察周圍的客觀事物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同時,他的散文寫得也非常好,自成一家。秦九韶虛心向葉適學習文學、哲學、政論。尤其是葉適提倡對實際進行考察的思想對秦九韶起到了極大的影響。

楊簡,曆任秘書郎,為人博學多才、廉儉自持,晚年曾設館講學,秦九韶還虛心向楊簡學習詩詞、曆法和哲學思想。尤其是對楊簡提出的“心即是道,宇宙的變化即人心的變化過程,以明心為修養之本”等哲學思想體悟很深。

李劉是宋代有名的文人,位居中書舍人。他才高學博,以寫駢體文著名。他治事果斷,措施得當,幕僚無不歎服。秦九韶拜李劉為師,學習駢儷、詩詞、遊戲、毬馬、弓箭,後來李劉與秦九韶成為好朋友,經常來往。

吳潛,安徽寧國(今屬宣州)人。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年)考中進士第一名,曾兩度為相。他學識淵博,任職繁多,忠正睿智,憂國憂民,政績卓然,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詞壇領軍人物。吳潛早年和弟弟喪母,受到父親和繼母的良好教育,有較深厚的學養底蘊,奠定了狀元及第和兩度入相的基礎。吳潛深知秦九韶自幼性極技巧,聰明好學,求知若渴,雖說秦九韶隻比吳潛小十二歲,屬於吳潛的晚輩之列,但吳潛很願意做秦九韶的老師。淳佑三年六月,吳潛回湖州丁母憂,秦九韶與被奪官的吳潛交往更是密切。

秦九韶的數學啟蒙教師是“隱君子”陳元靚。紹定三年之前,陳元靚已經有“隱君子”之稱,他看的書極多,尤其是新書,對數學很有研究,到過文化發達的城市,居處距臨安不遠,去臨安不是很困難。秦九韶慕名前來拜師,得到陳元靚的賞識並收留下做弟子。陳元靚是道學家,對秦九韶的思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秦九韶認為“數與道非二本”的“道”就是通過“隱君子”陳元靚學來的。

應該說,秦九韶隨父親在臨安期間的數年間,已經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學習上。正是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秦九韶成為一位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青年學者,時人說他“性極機巧,星象、音律、算術,以至營造等事,無不精究”,“遊戲、毬、馬、弓、劍,莫不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