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人生落入空檔,成功不封頂(1 / 1)

有人向美國薪水最高的職業經理詢問成功的秘訣,他說:“我還沒有成功呢!沒有人會真正成功,前麵還有更高的目標。”

在追求卓越的人眼裏,成功是不封頂的,在每個明天,都要比今天前進一步。

姬十三兒時的夢想是做一名科學家,所以大學選修的是生物專業,從2001年到2007年,這個神經生物係的博士一直窩在複旦某個實驗室裏與白鼠為伍。

讀博期間,姬十三開始向媒體投稿。那時他的文筆以幽默見長,擅長將枯燥的科學知識用好玩的故事講出來。

2007年,臨近博士畢業,姬十三麵臨人生的重要選擇。他可以像大多數同學一樣,畢業後拿著優秀的論文申請出國讀博士後,也可以留下來找個院校當副教授,或是去外企當白領。他分別去了一家事業單位和一個製藥公司實習,但那兩段經曆給他的感覺並不好,“一眼可以望穿三五年之後的樣子”,他覺得這是很恐怖的事情。最後,他決定不走尋常路,重新確立夢想,做一名自由撰稿人。

姬十三開始撰寫科普類文章,由於科普文章很小眾,最初投稿無門,隻得群發郵件給有限的幾本科普雜誌社。這些科普小文章為他迅速賺來大批粉絲,也帶來每月近萬元的收入,生活不成問題。但專欄作家當久了,他覺得這種生活仿佛沒有盡頭,他想做更大事情。

2008年,他和幾個科學發燒友一拍即合,組織一個供科學作者、譯者、編輯和記者交流的小平台,起名“鬆鼠會”。希望他們這夥人能夠像鬆鼠一樣,打開科學的堅硬外殼,讓人們領略到科學的美妙。

一年後,“鬆鼠會”成為最火的民間科學組織。在2008年11月揭曉的“德國之聲全球博客大賽”中,科學“鬆鼠會”榮膺“最佳國際博客”和“最佳中文博客”兩項大獎。

但“鬆鼠會”隻是一個非盈利的公益組織,資金短缺是他們不得不麵對的嚴峻問題。最初規模小的時候還好,大家一邊工作,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寫作,操辦線下活動,但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資金問題便無法逃避了。

最後,姬十三和幾個股東東拚西湊弄來30萬元,注冊了一家“鬆鼠文化傳播公司”,以出書、幫電視台策劃科普節目、做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等業務賺錢維持“鬆鼠會”。公司的第一筆業務是給cctv10“綠色空間”欄目組的科學節目做策劃,這讓“鬆鼠會”一下子更有名氣了。後來,公司有股東希望利用“鬆鼠會”的品牌賺錢,姬十三也意識到,再次“求變”不可避免。

2010年11月,“鬆鼠會”終於找到一條兩全的發展新路,他們成立了“果殼傳媒”,旗下包括“果殼網”“果殼閱讀”以及品牌合作。用商業反哺它的公益。分家後的“果殼傳媒”獲得了曾經投資“豆瓣”的摯信資本的資金支持,姬十三長舒一口氣,“終於不差錢了!”

以“果殼”養“鬆鼠”,讓鬆鼠跑得更遠,是姬十三新的奮鬥目標。有人問姬十三:“你現在還有夢想嗎?”姬十三說:“夢想永遠不會有停歇。夢想停止了,人生就沒有意義了。”

人永遠不能停止夢想。夢想是心靈的養料,就像飯菜是身體的給養。如果你還想成長,就讓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強。

千萬不要讓人生落入空檔。就像開一部手排檔的車,你必須總是做好換擋的決定。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人生的目標。一旦達成目標,就朝著另一個更大更好的目標邁進。

就算我們看見自己的夢想破碎了,渴望落空了,但我們仍需做夢。否則心靈就會枯死,生活就會毫無樂趣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