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月亮真好看。
我聽人說,含蓄的人用這句話來表達愛意。
1
螺絲塘的東邊有一棵棗樹,這棵棗樹隻結了一顆棗子。這顆棗子十多年不落,常年青色。
螺絲塘的西邊有一棵杏樹,這棵杏樹隻結了一顆杏兒。這顆杏兒十多年不落,常年綠色。
螺絲塘的南邊有一個村莊,這個村莊裏住了一群凡人。這群凡人一百年一換,祖輩善良。
村莊裏的人都知道那棵棗樹隻有一顆棗子,也知道那棵杏樹隻有一顆杏兒。但是沒有人去摘。
村裏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沒熟的果子不能摘,沒長大的魚不能撈,沒成材的小樹不能砍。
殊不知“物老為妖,人老成精”,世間萬物但凡超過了本來應有的壽命,就會修煉成妖。
修煉成妖的東西,便會有人一樣的靈智,有人一樣的情感。
這棵棗樹和這棵杏樹相隔不遠,晴空萬裏的時候,它們都倒映在鏡子一般的螺絲塘裏。
微風一吹,樹沙沙地響,倒影翩翩起舞。
不知不覺中,這棵棗樹上的棗子和這棵杏樹上的杏兒漸生情愫,相互傾慕。
但是它們兩個都不好意思說破。
畢竟大家都成了精,不是凡品,有了人的高傲,也有了人的羞澀,倘若先開口的被拒絕了,麵子上掛不住。
誰叫它們兩個也都有了人的虛榮和小心。
再者,它們都聽說修煉成精的生靈一旦動了凡心,多年的修行就會前功盡棄,淪為凡品。
它們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為十多年前有個道士從螺絲塘邊經過。這道士看到了一個娃娃牽著牛來到螺絲塘邊,給牛喂水。道士大喜,非得收這個放牛的娃娃做徒兒,要將娃娃帶走。
娃娃的家裏人不肯。
道士勸道:“這孩子骨骼清奇,是個修仙的好料子!你們養他,壽命不過區區百年。我收了他,可以長生!”
娃娃的家裏人問道士:“你知曉長生之術?”
道士答道:“當然!狐蛇黃鶴修煉成人形後,壽命少則幾百年,多則上千年。人一出生就相當於修煉成人的妖怪,卻荒廢前途,陷於吃喝拉撒,困於情愛恩怨,苦於人情世故,百年之內便將唾手得來的大好修為耗費殆盡,可惜可歎!那些好不容易修煉成人的妖怪,本可更上一層樓,卻大多也被男歡女愛迷了去,憂慮傷肺,思念傷脾,恐懼傷腎,怒火傷肝。哪怕是歡喜呢,歡喜傷心!”
娃娃的家裏人疑惑道:“歡喜不是非常快樂嗎?快樂怎麼會傷了心?”
道士甩了一下手裏的拂塵,搖頭晃腦道:“古籍有記載,每個人的心中都藏有神。《靈樞》中有言,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說嶽全傳》裏有打死兀術後笑死的牛皋,《儒林外史》裏有鄉試中舉後發瘋的範進。這都是喜傷心的例子。”
螺絲塘邊棗樹上的棗子和杏樹上的杏兒聽得非常認真。
道士又甩了一下手裏的拂塵,繼續說道:“人生在世,喜怒哀樂等七情六欲難免,酸甜苦辣等五穀雜糧難斷,使得本有靈氣的人漸漸陷入平庸俗套,得不了清淨,成不了仙人。我行走大江南北,想要找個好苗子,授予長生之術,但是從來沒有見過像他一樣純淨的可塑之才。你們今天若是不答應讓他做我徒兒,再過幾年,讓他體會到七情六欲,吃多了五穀雜糧,就沒有機會了。哪怕是修煉成人的妖怪,動了俗情凡心,吃了人間煙火,也會前功盡棄,竹籃打水一場空!”
棗子和杏兒都聽得清清楚楚。
那道士終究沒能帶走放牛的娃娃。
畢竟是親生骨肉,他的父母怎麼舍得?
道士不甘心,在螺絲塘邊等了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