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以後,常微回想起來,還清楚地記得她勾勒的有阿尋的未來畫麵。
常微明白:沒有人能真正陪你走過一生,人,總是來了,又走。
常微回想,她的願望,不過是愛一場。也許不能這麼說,因為從最初的常微來說,她並不樂意她的生命裏有愛情。常微沒愛過,不知道真的愛會經曆怎樣的痛,不過她知道,滿心歡喜,痛徹心脾,是如果她要愛,必然要體會的喜悲。她的幾年的小說浸泡告訴她,小說裏的愛情故事,有一部分不適合她,有大部分不現實,還有廣闊的她沒看過,因此,常微已經不怎麼相信那裏的故事情節和感情,隻依然信一部分而已。不確定信一部分究竟是好是壞,隻知道,信,是一種無可奈,因為當你決心不再信以後,總會發生一些事,迫使你再度相信。老子說,好和壞是相對的。所以常微不敢確定,也不想武斷。小說裏,總有一些是可信的。無論怎麼虐心的情節,抑或怎麼溫馨的戀情,又或者別的什麼有關愛的故事,都或多或少會涉及到的東西——滿心歡喜,痛徹心脾。這也正是阿尋讓常微感覺到的東西。說到這,常微覺得,至少阿尋讓她知道了一些東西,盡管這些東西還有些模糊。
最初的常微是不打算結婚的,這決定是初中那年定下來的。初中那年,有個女同學,是常微剛交了幾個星期的朋友,常微上學的路上偶爾會順便去找她一起。那一天,不知誰先挑起的,常微就聽見那個女同學說她以後要一個人找一個誰也不認識的地方定居。當時常微留在心裏給了她評價: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人。事實上,很久以後的常微才意識到,當年的她,其實接受了那個女同學的說法。常微當時什麼都沒有說,認為那隻是一個孩子的美好願望。不知道現在那位同學如何了,也許還沒實現她的願望吧。
常微的不結婚想法經過了多年依然沒有改變,隻是隨著歲月的洗練,這想法裏多了一些東西。
世事如此,到了年齡媒婆聞著味兒就來了,所以懷抱不結婚的常微結合實際認為,她,會結婚,隻是什麼時候,不一定;人,肯定得合意,不能湊合。其實常微也不確定,因為事情總是在變化,她不知道下一秒還能不能這麼堅持。也許現在的她就像她看過的《紅樓夢》裏的襲人,因為不堅定,所以也會有像襲人一樣的結果吧,誰知道呢?可能吧!襲人因為不堅定,最後嫁給了蔣玉菡,也算有一個好的結果,可難免讓常微唏噓了,因為襲人不堅定。常微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糾結什麼,可能她也隻是在嘲笑自己,竟然有朝一日,似襲人了。
目前常微打算在結婚以前過好自己的日子,學,已經畢業了,在商場找了一份工作,底薪一千,幹的好了提成多。
生活作息漸漸正常了,常微忘不了找工作的那幾天:燒餅的味道好像還能聞到,寒風吹的胃受涼,看醫生拿藥,幾天感覺不到餓的日子終於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