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網遊的跟帖都表示,這件事十有八九是那幫犯罪愛好者設計並執行的。輿論分成兩派,一派表示支持,說這幫家夥做了件好事,為民除了害。反對派則說,如果人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侵入非法領地,那大眾的權益又有誰能保護。兩派人士各執己見,吵得很凶。鬧到最後政府不得不發表聲明,官員的事會繼續調查,犯罪設計者同樣會被調查到底,隻要是違法亂紀,都是被禁止的。
帖子實在太長,足足好幾百頁,陸鍾沒法全部看完,他直接點擊了第一個發帖爆料的ID,此人的網名叫:小禾才露尖尖角。
宋代詩人楊萬裏的名作《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不知是人為還是筆誤,“荷”變成了“禾”,這讓陸鍾的心思為之一動。再一細看,這個ID是發帖日才注冊的,顯然是某人的馬甲,在帖子裏,他極力為那幫犯罪愛好者辯論。
這個網名吸引了陸鍾的視線,他有種直覺,“小禾才露尖尖角”跟那個犯罪愛好者論壇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甚至有可能他就是這次預謀犯罪中的某個策劃人。
說來也巧,“小禾才露尖尖角”正好在線,陸鍾點擊了在線聊天的對話,沒想到對方根本不搭理他,直接點了拒絕。為了不再遭到拒絕,也為了不把小禾嚇跑,陸鍾給他發送了一條短消息:老禾,是你什麼人?
陸鍾的單刀直入,果然沒有不浪費半點時間。半分鍾後,他接到了對方的回複,簡簡單單的兩個字:你,誰?
陸鍾繃了許久的神經放鬆了些,看來對方對自己也有興趣,再次點擊對話框,這一次,小禾接受了他的請求。
“道上的朋友,找老禾打聽點事。”
陸鍾不想拐彎抹角,第一句話就直表來意,可小禾等了半晌也不回答,不知是在猶豫還是在懷疑。畢竟這是非常時期,如果真如自己所想,他真是預謀犯罪的策劃人,甚至執行人,那正是警方目前全力搜尋的對象。
想了想,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也為了證明對方的是否自己要找的人,陸鍾接著打出了這樣的話:是北京的柳喜蔭老前輩指點我們來西安找老禾前輩,請相信我沒有惡意。不白打聽,付錢或者幫忙,都可以。如果你有需要的話。
這次的對話發送過去,又是長時間的沉默,如果不是對方的頭像依然亮著,陸鍾真懷疑他是不是已經下線了。陸鍾心裏在不斷揣測著對方在想些什麼,如果自己是他,謹慎,多疑,很可能根本不敢再登陸這個發帖的ID,更不敢接受不明來曆陌生人的對話。
萬一對方信不過自己,萬一他人在網吧,現在已經沒關機就走了,為了不被任何警方的人找到自己……看著空蕩蕩的對話框,陸鍾不禁有些擔心,好不容易找到的線索,千萬不能斷了。
不知是不是病急亂投醫,還是柳喜蔭這個名字起了作用,漫長的兩分鍾後,小禾關閉了對話框,發來一條新消息:下午四點,音樂噴泉廣場,你拿兩個鍋盔,一手一個,等我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