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個紀錄片,王真真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地球的能源是有限的,人類的欲望卻是永無止境的,她隱約感覺自己應該做點什麼,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道理才行。

在房間裏走來走去兜了幾十個圈,王真真讓自己盡量保持冷靜,然後整理出一點思路,她在微博上開始寫下新的博文,文章的題目是:巴普洛夫的狗。

當欲望對人類招一招手,人類馬上就變成了一條狗,搖著尾巴隨叫隨到。欲望就像撒旦,掌控了我們的意識,偷走了我們的靈魂,腐蝕了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最初自由的生命,最終變成了他麾下的一條狗,任憑擺布。

人類從小懂事開始,到成年工作,到最後退休,甚至到臨死之前都被欲望控製,絕大部分人都會想要買更好吃的食物、更新款的手機、更豪華更拉風的汽車 想買的東西幾乎是永無止境的,在短暫的滿足之後又會有新的欲望需要滿足,然後我們為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消耗。除了錢,我們付出的還有為了賺到這些錢花費的時間,以及付出這一切之後我們同步失去的其他選擇和機會, 比如,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機會、更讓他人了解我們的機會、同樣的時間內學習的機會、嚐試某種新可能的機會,而當我們意識到這些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

似乎隻有我們擁有了這些更好的物質,才能變得更完美,也似乎隻有我們更完美,才會變得更優秀變得更容易被他人認可,而隻有我們被認可才可能被關愛。最近一段時間,我不止一次地想過,如果我沒得到那些花花綠綠的漂亮東西,是不是就沒人喜歡我?我就會因此而變成不值得交往的人嗎?我真的想過很多次, 但最後我意識到答案是否定的。這讓我鬆了口氣,心裏踏實了許多,至少親友們對我的認可還來自我的其他方麵。

今天我突然有個想法,人類不正是科學家研製不出來的永動機嗎?而能讓永動機轉動的唯一力量,就是最初時的一點點欲望。

得到了這一點欲望之後,我們就會努力工作拚命賺錢,做事不拖遝,不能暴露缺點被老板發現,不能亂發脾氣讓客戶討厭,我們主動要求 996 工作製,甚至放棄了跟家人的團聚跟朋友的見麵,甚至忽視了健康和寶貴生命的流逝,最終, 我們精疲力竭還不能感到勞累,我們就像被看不見的肉骨頭在不斷挑逗的狗,荒唐地追逐著其實就算不追也不會更改的命運。

這個世界因為消費而發展得更快,對於世界對於社會來說,這是好的。可缺乏合理度量衡的發展,真的好嗎?物質的確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這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動力之一,可這也應該有個臨界點吧。

齊格蒙特鮑曼在《工作、消費、新窮人》這本書裏指出,消費社會正在製造無數的新窮人。“消費社會裏的窮人,其社會定義或者說自我界定,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有缺陷、不完美和先天不足的——換言之,就是準備不夠充分的消費者。”我們很容易成為有缺陷的消費者,不論是經濟方麵的困境,還是心理上的不足。

“這個東西挺好的,就是貴了點。但貴不是它的缺點,是我的缺點。”

這樣的調侃,我們經常說,其實我們在說這句話的同時,已經自我認知為“有缺陷的消費者”了。我們在花錢的同時,構築的是自我想象,我們得到廣告和媒體的暗示,如果得到了什麼商品,就會變得更幸福更方便更快樂,我買我存在, 這也是一種自我創造。而如果此時消費行為一旦失效,遭受威脅的不僅僅是消費行為本身,還有被消費的自我,原本的本我,也可能被這個消費行為給推翻。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廣告上看起來非常驚豔的衣服,其實買回來才發現自己的身材或者膚色根本不適合,又或者自己根本沒有機會穿這樣的衣服。相信可能更多女生還有同樣的體驗,被廣告宣傳百搭的大牌口紅,抹在自己的嘴唇上卻根本不適合,要麼顯得氣色不好,要麼顯得皮膚發黃。

從今天開始,我打算嚐試著未來的日子都開始回歸消費的本源,隻為商品的使用價值付費,而並非為符號價值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