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片用於燉服時,每次的用量為1~4克(約合市秤3分到1錢2分);而直接含服茸片的用量則為0.5~1克(約合市秤為1.5~3分)。鹿茸的服食時間並無嚴格的要求,通常均以日間半空腹的時候(一日2~4次)為最適合。因為它的有效成分會與水果和蔬菜與茶湯中的鞣酸發生反應而被破壞,因而屬配合禁忌。此外,凡患新感染而發熱的疾病和突然發生劇烈痛證的人,都屬暫忌;正在服用含茸的丸、散劑的人,遇到這兩種病證時,也應該暫時停藥。還應該注意的是,凡體格壯實而無需服食的人或食茸過量的人,都容易引起頭漲、胸悶或鼻衄等反應,須立即停藥觀察,而不可強行續用。
鹿茸片的品種很多,質量差異也很大,那麼如何鑒別真假鹿茸片呢?一般是從色澤、質地、氣味等方麵加以鑒別比較,下麵可具體看看鹿茸片的鑒別方法。
如何鑒別真假鹿茸片?
鹿茸片的形態,通常呈賀形或橢圓形,直徑為1~4厘米,片極薄。外皮為紅棕色。鋸口麵為黃白至棕黃色,外圍有一明顯環狀骨質或無、色較深,裏麵具蜂窩狀細孔,中間漸寬或呈空洞狀,有的呈棕褐色。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鹹。
一般來說,鹿茸片以體輕,斷麵蜂窩狀,組織致密者為上乘品。在現代藥材商品市場上,常把鹿茸的切片,近頂處切下的,叫做血片。血片厚約1毫米,呈蜜脂色,微紅潤,片麵光滑。把在鹿茸下段切下的稱做粉片。粉片厚約1。5毫米,呈灰白色,起粉,片麵光,有細孔,周皮紫黑色,有腥氣。沙片則臨近骨端,片麵粗糙,有蜂窩狀細孔。血片功效甚佳,價格昂貴,粉片次之,價格也較便宜,沙片又次之。骨片最近骨端,質量比沙片為差。
近代藥物學家通過藥物化學分析發現,鹿茸的頂部浸出液的生物活性最高,鹿茸的淺表組織細胞也是愈近頂部愈呈幼稚像,及至髓部頂端充滿大而長的紡錘形細胞。鹿茸的基底部生物活性最低,而中間部的化學成分及含量,基本上可以代表整個鹿茸的平均值。
目前市場上假冒鹿茸片主要有以下三種:1、以鹿角片代替。2、以豬皮包裹麵粉,豬血的混合物再切片。3、外皮為真品鹿茸片,裏麵填充其他物質。
如何通過肉眼鑒別鹿茸片?
1、鹿茸片有圓形和半月牙形,而真品則隻有圓形。
2、鹿角片邊緣角質化程度高,甚至會有齒狀突起,而真品的角質化程度低,均無突起。
3、骨片外圍是白色,中部焦黃色,而真品不會有白色外圍。
4、骨片的孔大而且多有破裂,有些孔有黑褐色填塞。
另外,還可以采用水試法進行鑒別。真品鹿茸片入水不變形,加熱攪拌不破碎,煮沸不軟不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