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楠想到這裏,總覺得與今天有什麼事情不太對勁。
“奇怪?”卓婭疑惑地看著車外。
“怎麼了?”夏楠問。
“你看外麵,好像我們行駛入水下的隧道裏!這條線路和以前的不太一樣。”卓婭信誓旦旦地說道。
夏楠看著車窗外,猛然站了起來。這是一條修在水底的軌道,地下專列變成了名副其實水下專列。對於這個隻有兩條河流的城市,夏楠是十分清楚的,最寬處不過400多米,現在的列車相對卓婭之前的體驗慢上許多,但時速應該也不會低於200公裏,這說明列車是在河床底部的鐵軌上沿著河道在前行!
溫羽喬和陸瀟因為在駕駛室,對專列的感受更加熾烈:就在剛剛,整輛專列從水底隧道脫離直接駛入水底潛行,車體的氣密性堪於潛艇媲美,車頭的燈光照亮了潛行的水域和前方的路軌,絕密的押運變成了一次浪漫的水底之旅。
藍上校的心裏此時也是感慨萬千。隨著外太空探索的跨越式發展,“達爾文”計劃沉澱了數以萬計的科學創新,許多20年前的科研成果放在當下都是正常文明發展的概念性科研課題。比如現在正在執行押解顧維新教授的“藍鯨”傾斜旋轉翼飛機15年前就以開始量產,技術成熟性能可靠,但是按照計劃正式將會在5年以後才能正式公諸於世;還有“風暴”局乘坐的那架200噸的PAKTA運輸機,因為上個月釋放的概念性方案,讓許多評論家產生了新一輪軍備競賽的擔憂,而經常乘坐PAKTA飛來飛去鮑裏斯,最近總是埋怨它的電力能源驅動係統過於落後,特意打報告要求總局列裝一批配備反物質發動機的空中載具進行替換。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當顧維新教授那張清瘦的麵容再次浮現在自己眼前的時候,藍上校神色一黯。
藍光烈對顧維新的案子的內情是了解的,作為多年的朋友,他們現在一個在水底,一個在天際。
專列在水底潛行了1個多小時後,再次駛進位於山體中的隧道。
3分鍾後,專列緩緩駛進月台。站台上戒備森嚴。負責警戒身的機械戰士如同雕像似的紋絲不動,200米長的月台,每間隔4米就能看到一具。兩節車廂門被同時打開,藍上校帶領著要員們從1號車廂魚貫而下。
2號車廂裏負責押解任務的機械特遣第7小隊的機械戰士並沒有下車。
兩具站台上的機械戰士進入車廂將“星戰”型機械戰將押解到月台上,2節車廂門旋即被關閉。
夏楠發現,這裏的機械戰士與“雷霆”局各機械特遣隊的機械戰士雖然型號相同,但“雷霆”臂章確有區別:各支機械小隊的臂章是被漆成銀白色,而這裏的機械臂章是深藍色的。
“我們竟然不是回總部,”卓婭小聲嘀咕道。
伴隨著砰、砰的聲響,白熾的燈光由近及遠在眾人頭頂200餘米的高度亮起,此時,要員們才發現:月台原來竟是嵌在山腹內的岩壁上,專列行駛的軌道緊靠著岩壁內側,而月台位於半空中的峭壁上。在這寬度大致50米的月台上向下俯瞰,一座地下的城市赫然出現在腳下!
這是一座橫縱均超過3000米的地下城市。寬度為50米的人工河流呈“Y”字型將地下城市分成了三個部分。位於“Y”字正中心的大廈是最高建築,高度達568米,這也是整個山腹的高度。在大樓368米的高度,四條寬度為15米的空中棧橋連接著東南西北四麵山壁,其中南向的一條空中棧橋與“雷霆”局要員們身處的空中月台相連。隨著整個地下城市照明係統的開啟,可以看到光是超過百米的建築就有10餘幢,部分建築之間擁有獨立連通的空中棧橋;整個城市的西北向還在施工,不時可以看到裝載著建築構件的“工蟻”近地飛行貨運載具在那個區域不時起飛降落。
空中棧道的兩側用來行車,正中間設計了兩條長度1500米的雙向平行電梯,藍上校一行通過平行電梯進入主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