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五月花號1620年12月21日到達美洲之後,殖民者們獵捕飛禽,土著居民又帶來了五隻鹿和被殖民者稱為“爆米花”的食物。
他們在野外烹煮野雞、鵝、鴨、鹿肉——也許還有魚——盡情享用一番。
當時叉子還沒有發明,他們隻能刀切後以手抓取食物。據傳一名殖民者說:“我們發現印第安人信守和約,富有愛心……”
那時候的的印第安人不會預料到他們後麵的悲慘結局。
而未來華夏半世紀的敵人從此呱呱墜地。
這事大明人不知道,朱由校也不知道。
1620年10月21日,大明天啟年時隔五天之後的又一次大朝會。
對於天啟皇帝失蹤三天,什麼也不管,什麼也不幹,文臣士子是有很多意見和不滿的。
到朝會的人有:
閣臣方從哲,劉一璟,韓璜;
英國公張維賢,朱純臣;
尚書周嘉謨,李汝華,黃嘉善,孫如遊,黃克纘;
都禦史張問達,給事中範濟世,兵科顧慥。
左光鬥,兵科給事中楊璉,
姚宗文,馮三元,張修德,魏應嘉。
司禮監王安拿著佛塵:“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這時有人急切的站出來了,好像一點時間都等不及了!
“臣給事中楊鏈有事啟奏!”
朱由校帶著笑意問他:
“卿有何事啊?”
楊鏈看了看皇上,說:“臣聽聞,陛下近幾日不顧國事,離了京城,古語曾雲,父母在,不遠遊,陛下應該國事為重啊!”
朱由校嘿嘿嘿一笑:
“楊卿家,朕讀書不多,但也知道,父母在,不遠遊之後,還有一句話,遊必有方啊,咱們說話能不能不要半句半句的說?請李尚書幫我解釋一下什麼意思?”
禮部尚書李汝華心裏說,你這是不知道嗎?你這是想讓楊鏈出醜啊?
但是他不敢這麼說。
李汝華開口:
“遊必有方之意是,如果孩子真的要出遠門了,一定要告訴父母,你要去哪裏?免得讓親人掛念!”
朱由校轉頭對楊鏈說:
“我親生母親王氏已早逝,我父泰昌帝已亡,你說我告訴誰呀?你對朕的指責好像有點沒有道理啊!是不是呢?楊卿家!”
楊鏈 心裏這個苦啊,我就這麼規勸了你一句,我的意思是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個好孩子,聽我們東林黨話的好孩子而已啊,你怎麼這麼挑字眼啊?
“臣罪該萬死!”
朱由校又笑著說:
“唉,不要這樣說,朕是那麼不近人情的人嗎?怎麼可能動不動就降罪於卿家?退下吧!”
朱由校今天是要搞事情的,繼續笑眯眯的說:
“諸位臣工,還有事啟湊嗎?沒有嗎?那我今天還就有點事,想請教大家一下!為了這事啊,我是一天一天睡不著啊!
是關於聖人之言的!請姚宗文出班!”
“臣姚宗文在!”
朱由校慢慢的說出來了一句話:
“經常聽你們說聖人之言,那
民可使由之,不可是知之是什麼意思?”
姚宗文心裏話,我還以有多麼難的話呢?原來就這?來大家說你這個皇帝不學無術,確實是的:
“大意是要驅使民眾做一件事,隻需要老百姓讓他們按照統治者的意誌和要求去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這樣做。”
朱由校搖頭:
我又聽說過論語裏這麼寫-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有教無類。”
姚卿家,你說聖人說話是不是自相矛盾啊?聖人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