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第一顆人造衛星(1 / 1)

第一顆人造衛星由鍍鉻合金製成,重83.6千克,外表呈圓球形,直徑58厘米,軌道遠地點為986.96千米,近地點為230.09千米,每96分鍾繞地球一周。衛星載有兩部無線電發報機,通過安置在衛星表麵的4個天線,發報機不斷地把最簡單的信號發射到地麵。世界各地許多無線電愛好者當時都接收到了這一來自外空的信號。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近地軌道上運行了92個晝夜,繞地球飛行了1400圈,總航程6000萬千米。

1958年1月31日,美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探險者1號”人造衛星。該衛星重8.22千克,錐頂為圓柱形,高203.2厘米,直徑15.2厘米,沿近地點360.4千米、遠地點2531千米的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軌道傾角33.34°,運行周期114.8分鍾。

1965年11月26日,法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試驗衛星1號”人造衛星。該衛星重約42千克,運行周期為108.61分鍾,沿近地點526.24千米、遠地點1808.85千米的橢圓軌道運行,軌道傾角34.24°。

1970年2月11日,日本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大隅號”。該衛星重約9.4千克,軌道傾角31.07°,近地點339千米,遠地點5138千米,運行周期144.2分鍾。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該衛星直徑約1米,重173千克,沿近地點439千米、遠地點2384千米的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軌道傾角68.5°,運行周期114分鍾。

1971年10月28日,英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普羅斯帕羅號”,發射地點位於澳大利亞的武默拉火箭發射場。該衛星重66千克,其主要任務是試驗各種技術新發明。例如試驗一種新的遙測係統和太陽能電池組。它還攜帶有微流星探測器,用以測量地球上層大氣中這種宇宙塵高速粒子的密度。

迄今為止,發射過人造衛星的國家還有印度、以色列、伊朗、烏克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