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拜科努爾,鮮為人知的慘禍(1 / 1)

人類征服太空的曆程令人興奮,同時又充滿了艱辛。

其實,最慘重的一次航天事故是發生在60年代前蘇聯拜科努爾發射場的慘禍。這件事直到1990年才向全世界公布……

20世紀60年代正是前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競相發展遠程洲際導彈、原子武器,爭奪航天領域霸主地位的時期。

1960年10月24日,前蘇聯拜科努爾宇宙飛行器發射場上,聳立著剛剛研製出來的一枚新型多級運載火箭。這枚火箭原定於當天下午5點發射,但由於這枚裝滿了液體燃料的火箭,在發射前出了一些液體燃料泄漏的故障,於是將發射時間推遲了。

我們知道,液體燃料都是在發射前才裝進火箭內的,一旦裝上,就應該很快發射,不能過久地放在發射台上。因為幾十噸液體燃料就像一座巨大的火藥庫,一旦遇到火花,就會發生令人恐怖的大爆炸。

由於出現了一些小小的故障,人們正在加緊檢查,當時誰也沒有在意,他們正在一枚非常可怕的炸彈身邊活動。下午4點多,蘇軍的炮兵元帥涅捷林正在離火箭15米左右的地方與人邊談話,邊散步。發射組組長帕夫洛夫大尉正在離火箭20米的地方指揮檢修。4時45分,火箭的第二級突然啟動了,火箭噴出的火流以3000米/秒的速度向四周衝出。此時人們毫無準備,緊接著是巨大的爆炸,包括涅捷林元帥在內的165人當場喪生。

帕夫洛夫在火箭啟動的霎那間,撥腿向發射場外拚命奔跑,他跑過因高溫而熔化的柏油路,身上帶著火焰衝出了危險區。當人們發現他,並撲滅其身上的火焰時,已沒人能認出他是發射組長了。他被燒得一身墨黑,已嚴重燒傷,之後三天三夜昏迷不醒。由於無法辨認,人們還以為帕夫洛夫大尉已被燒死。當人們在爆炸發生後趕到現場後,隻見發射場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事故發生後,當時前蘇聯領導人沒有公布事件的真相,隻發了一條訃告:蘇聯炮兵元帥涅捷林在執行公務時,因飛機失事,不幸以身殉職。

過了許多年,人們才知道這場火箭的爆炸,是因為火箭的控製係統中多了一條電路,在檢修時導致了第二級火箭點火,向下噴射的火焰,將下麵的第一級火箭頭部燒穿,點燃了火箭的燃料箱,從而引起了巨大的爆炸。

為了紀念死難的人們,告誡後人不要掉以輕心,今天的拜科努爾發射場的入口處聳立著一塊紀念碑,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這悲慘的一天。

拜科努爾是世界上最大的航天發射基地。

目前,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航天運載技術的試驗,發射載人宇宙飛船、太空軌道站、星際站及其他航天飛行器。該場有9個發射綜合體,15個啟動裝置,11個裝配航天器、運載火箭和助推裝置的車間和試驗庫,3個加油站。此外還有現代信息計算測量中心、醫療保健中心、熱電廠、燃氣渦輪發電站、氧氣—氮氣廠、飛機場,470千米的鐵路線以及包括公路、供暖、供熱、供電在內總長1281千米的供應線。從1957年至2000年4月,“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共發射運載火箭1140次,航天器1157次。

發射場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航天運載技術的試驗,發射載人宇宙飛船、太空軌道站、星際站及其他航天飛行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是前蘇聯時期建造的航天器發射場和導彈試驗基地,始建於1955年6月。拜科努爾航天中心已擁有13個發射台,可以發射載人航天器、大型運載火箭、航天飛機及多種導彈,無論是從發射場規模,還是從發射航天器和導彈的數量來講,都無愧於世界上最大的航天發射基地之盛名。

拜科努爾航天中心占據了許多個世界“第一”: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此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震驚了全世界。1961年4月12日,尤裏·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載人飛船,從這裏出發進入太空,成為了人類飛天第一人。

1963年6月,前蘇聯宇航員特內斯克娃作為前蘇聯“東方6號”飛船的指揮官從這裏升空,在隨後的3天中,她乘坐飛船環繞地球48圈,成為世界首位女宇航員。1971年4月,前蘇聯又在拜科努爾第一次將“禮炮1號”航天站送入了太空軌道,緊接著在6月,“聯盟11號”載人飛船又從這裏起飛,和航天站首次實現對接,從而使“禮炮1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載人航天站。1974年4月19日,前蘇聯在此發射人類第一個空間站“禮炮1號”,又一次將美國拋到身後。

1975年7月15日,“聯盟19號”載人飛船從拜科努爾升空,成功地和美國“阿波羅”飛船實現對接,從而使拜科努爾第一次通過太空軌道,和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連接在了一起。1988年11月15日,前蘇聯第一架航天飛機“暴風雪號”從這裏起飛,其技術性能不亞於美國的航天飛機。1998年11月20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艙體“曙光號”功能艙也是從這裏發射升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