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章 給她當靠山(1 / 3)

他飄飛到遠處的思緒是被舒太妃不帶一絲感情的聲音召回的,隻見那名坐在龍椅旁邊座位上的老婦人徐徐開口:“吏部尚書言之有理,國難當頭,前線的將士們為國浴血奮戰,倘若失去了銀餉的支撐,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戰局!”

安國侯聽罷皺起了眉頭,看著舒太妃的眼神有些不悅,卻依舊耐著性子進諫,“可是太妃,桑州在初冬時節遭遇水患,據最新的消息,大半座城的屋舍都毀了,百姓們饑寒交迫,無家可歸,若是在這個時候朝廷袖手旁觀,這未免讓百姓心寒!”

“安國侯的話本宮明白,隻是今年戰事吃緊,百萬軍隊兵分三路,每日要耗費的銀兩同樣不少,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更要小心謹慎,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前線的勝利,本宮也隻能犧牲桑州了……”

舒太妃麵露難色,語氣中充滿了無可奈何,頭上的銀絲仿佛一夜之間多出了幾縷,顯然是操勞過度的原因。

“這……”安國侯理解舒太妃做出這種決定的動機,也明白她的為難之處,隻是不能苟同,就算不從國庫撥款救濟,也不能對此不聞不問,沒有絲毫表態吧?

朝堂陷入了一片寂靜中,官員們緘默不語,誰也不敢做出頭鳥,桑州水患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如若自告奮勇,到最後沒能處理好,那可是殺頭的大罪,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凡是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去做!

這一刻,元修的心複雜到了極致,朝廷的官員,享受著高額的俸祿,然而一旦出了事情,卻沒有人願意站出來做實事。

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成了一句空話,朝廷向百姓征收的稅賦,用來給他們發放俸祿,可是他們呢?

在這象征著權力的富麗堂皇的宮殿裏,到處是冰冷與無情,從未有一瞬讓他覺得自己在這一群官員中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就在這時,身著深紫色蟒袍朝服的太子元啟出列,徐徐道:“皇祖母,依孫兒臣之見,桑州水患,朝廷絕對不能坐視不理!”

此話一出,眾大臣紛紛將目光轉移到元啟身上,誰都知道太子是個“很會做人”的人,對於自己沒有把握的麻煩事,他是絕對不願意蹚渾水的,這會兒怎麼突然一反常態了?

不得不說,元啟如今的態度,還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景!

他就算是要攬下什麼事情,也一定是在齊皇看得見的情況下,盡量表現自己,而現在……

大臣們麵露疑惑,元啟對此並不感到意外,他的目光從元修身上匆匆掠過,然後道:“父皇曾多次誇獎四弟聰明能幹、能力卓著,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孫兒臣以為隻有四弟能擔此重任!”

元修麵色無改,隻是看著元啟的眼神裏多了一分冷然,他這大皇兄為了排擠兄弟,還真是不遺餘力,就這麼迫不及待地把他支得遠遠的?

當年京兆尹告老還鄉後,他便接掌京兆府的事情,本來說是暫代,誰知一代就是六年……因為這件事,元啟對他頗為怨恨,如今有了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又怎麼會放過?

舒太妃聽罷眼睛一亮,似乎覺得元啟的話很有道理,國庫銀兩吃緊,但是華家的財力卻是有目共睹的,雖說比不得祁王府富甲天下,但是救濟桑州,卻是綽綽有餘,否則當年她又怎會建議齊皇在帝位不穩的情況下強娶未過門的準弟媳呢?

這樣一來,元修毫無疑問成了眾人眼神彙聚的焦點。

在場大多數人,都不想攤上這樣的事情,可桑州的事情不是說擱置就擱置的,舒太妃雖然表明態度坐視不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桑州出現了民心不穩,威脅到朝廷的統治,說不定到最後還是得派官員過去救濟。

既然早晚都要有人背黑鍋,那麼不如現在就把這個人推出來,也好免得日後自己惹禍上身!

如此想法,是在在場大多數官員內心的真實寫照。

元修從來就不是個笨蛋,比起元翰的老實,他的狡猾與元洵幾乎不相上下,隻不過元洵通常會用清淡雅致的氣質來掩飾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而元修在眾人麵前往往以放蕩不羈示人!

“修兒,對於你皇兄的提議,你怎麼看?”

舒太妃輕酌了一口茶,緊接著詢問元修的意見,她原本緊皺的眉宇舒展,嘴角掛著一絲溫和的笑容,再無前一刻的愁眉苦臉,這樣的表情變化,已經讓元修大致猜出了她心中所想,雖然嘴上詢問他的意見,可是心裏說不定已經認同了元啟的提議!

倘若自己拒絕,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恐怕就是群臣進言,推舉自己前往桑州治理水患……

“回太妃的話,孫兒臣……心有餘而力不足……”

舒太妃對齊皇有養育之恩,可她到底不是齊皇生母,也未被尊為太後,所以齊皇所出的皇子、公主們鮮少有稱之為祖母的,當然,元啟是個例外。

“哦?”元啟聽到元修的話,尾音揚起,詢問的語氣溢於言表。

元修深呼吸了一口氣,然後繼續道:“母妃身染重病,正是最需要照顧的時候,父皇又禦駕親征,倘若孫兒離開齊都前往桑州,豈不是大不孝?”

“大齊以孝治國,母親臥病在床,不能親自侍奉在側,孫兒已是十分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