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暴風雪(1 / 2)

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沿著232省道向北,過了賈登峪向東能到一個叫禾木喀納斯的地方,再沿縣道向北行駛就到了喀納斯國家自然保護區。

這裏算不上天涯海角,卻絕對是人跡罕至。

雖然這些年來,“驢遊”非常紅火,憑借神秘莫測的喀納斯湖,還有傳說中的“喀納斯水怪”,該地的旅遊業辦得紅紅火火,但是絕大部分遊客,包括那些富有探險精神的驢友主要在白哈巴、賈登峪與喀納斯地質公園等幾個國家級景區活動。

要想進入喀納斯自然保護區,需要相關部門開具的許可證。

人跡罕至,不等於人跡不至。

雖然還是金秋十月,但是喀納斯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雪。

卷著凜冽北風,大雪紛紛揚揚的灑了一天一夜,給茂密的冷杉林裹上了一層素裝。

所謂“七彩喀納斯”,這白茫茫的雪景也算得上一彩。

隻是,在白色的雪景下,潛藏著驚天殺機。

奎屯山腳下,一片冷杉林的山坡上,隨著風雪減弱,一個小小的雪堆抖動了幾下,緊接著旁邊的一個雪堆也動了幾下,兩個裹著雪地偽裝風帽的腦袋露了出來。

左邊那個麵前架著一挺被白雪蓋著的狙擊步槍,他顯然是個左撇子。

右邊那個麵前架著一台測距儀,掛著榴彈發射器的突擊步槍放在右手邊上,而他手裏拿著的一具多功能望遠鏡。

從兩人身邊的積雪厚度來看,他們已經在這裏潛伏了一天一夜。

顯然,他們不是特種兵,隻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特工,或者是亡命的雇傭兵。

不管是什麼,他們都是幹這個的高手。

隻是,此時兩人都有點緊張。

不但右邊的觀察員用望遠鏡仔細觀察視野內的每一寸地麵,與記憶中的場景對比,希望找出不對勁的地方;就連左邊的射手也透過狙擊步槍上的瞄準鏡,目不轉睛的盯著山坡下那條折向西麵的石子路。

如果不是路麵溫度稍微高一點,積雪淺一點,誰也不知道那裏有一條路。

石子路盡頭有幾棟由木柵欄圍著的小木屋,那是MSS(Ministryof State Security,國家安全部)二局的一個“冷藏庫”,也就是情報人員的臨時藏身處。

這樣的冷藏庫,二局有成百上千個,這裏是最隱秘、最安全的一個。

隻是保衛人員得在暴雪中外出蹲點,這裏也不見得有多安全。

經驗告訴他們,暴風雪既掩蓋了他們的藏身之處,也掩蓋了敵人的行蹤。

真正的高手,不但不會害怕暴風雪,還會借此突破封鎖線。

道路彎道盡頭,揚起了一片雪花。

狙擊手稍微動了一下,將槍口轉了過去。

“是除雪車。”

聽到觀察員的話,狙擊手才鬆開壓在扳機上的指頭,低下頭,長長的出了口氣。

太緊張,壓力太大了。

兩人有十多年的經驗,可是自從三個月前接下這個任務,他們就沒有輕鬆過。

這三個月,過的就不是人日子。

他們去了數十個冷藏庫,在每個地方呆的時間都不超過兩天,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就沒消停過。

小木屋裏的“藏品”就有那麼重要嗎?

兩人並不知道,過去三個月裏,已經有五組像他們這樣的安保人員與五名重要人物身首異處。

雖然凶手沒有留下任何線索,但是從案發現場與作案手段來看,肯定是一個人所為。

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團隊!

被害的五個大人物有一個共同點:年初參加過與總參情報部合作的涉外秘密行動。

那次行動不但徹底失敗,還犧牲了十幾名特工與特種兵。

一個都沒回來。

參與該行動的人員中,隻有六個在國內策劃指揮的二局情報官員活了下來。

現在隻剩下一個了,就在那棟有壁爐的小木屋裏麵。

是敵國報複,還是行動人員中有人活了下來?

如果知道答案,爬在雪地裏的兩名特工肯定會想方設法推掉任務,哪怕朝著自己的大腿開上一槍。

可惜的是,他們並不知道。

從石子路上駛來的確實是一輛保護區裏的除雪車,正在向道路上噴灑除雪鹽。

撒上鹽,積雪會融化得快一點。

對上車號,兩人終於鬆了口氣。

除雪車上的駕駛員與操作員都是二局的保衛人員,身上帶著花高價從國際軍火市場上買來的微型衝鋒槍。

不出所料的話,除雪車的駕駛室裏至少還有一挺輕機槍與一把突擊步槍。

這樣彪悍的火力,對付刺客綽綽有餘。

可惜的是,兩人並不知道防範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刺客。

嗬出的白色霧氣還沒散開,兩人就感到風向發生變化,在第一時間做出準確判斷,同時回頭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