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鳳凰城的傳說(1 / 1)

“鳳凰城”地處“天界河”的出海口,是連接北九州和南八郡的交通要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促就了它東方第一名城的稱號,早在帝國時代,它的威名就隨著“火鳥騎士”的西征傳遍了“雲脈山係”的另一側——異域世界!

異域的商人評價它是:像“那西摩”一般熱鬧,像“將軍門”一般威嚴,像“南賽羅”一般有趣,像“法塔”一般富有……總之,一切的讚美之詞都給了它!

而“鳳凰城”的真實曆史資料是:始建於光明皇二世,也就是大約公元前三千年左右,是李氏王朝攻打北方的跳板,當時島上隻有三戶人家,一個姓東方,一個姓南宮,一個姓西門,每家門前都種了一棵上萬年的古槐,李氏王朝的皇子皇孫們就在這槐樹底下納涼休息,而這三戶人家的長子正好閑著沒事幹,便和這些來自島國的公子們攀談起來,沒想到一談還挺投機,幹脆田也不種了,跟著他們打天下,這一打就是好幾代人,最後李氏王朝以分崩瓦解之術,逐漸蠶食下整個北方,並在中原古城——洛陽,收繳天下兵器,鑄成九個大鼎,分北方為九州,各州隻留有“州牧”一名,兵五千;而“鳳凰城”擴建之後卻留有雄兵十萬,是整個北方所有的兵力一倍多,這是草創之初防止州牧叛亂的方法,事實也證明這個方法確實很有效,整個五千年下來,發生在北方的叛亂簡直寥寥可數!

統帥整個“鳳凰城”兵力的是著名的“火鳥騎士”,他們的名字有很多,譬如什麼“聖騎士”、“龍騎士”、“不死騎士”……但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家族,那就是以作戰勇猛出名的——裴門家族!

“火鳥騎士”身穿帶有鳳凰徽章紅色披風,騎在比普通馬大一倍的“火龍駒”上,手持一根九尺長的“破天神矛”,腰配三尺長的“星痕之刃”,出入城門官邸,從來都不用下馬,實在是非常威風!

“鳳凰城”從建立之初到現在,唯一受過的一次重創還是“當年火燒鳳凰城”,那一次,藏在大沼澤地裏的狂野人像發了瘋一樣,舉著火把千裏奔襲過來,趁著城裏的大多數人還在熟睡的時候,幾十萬根火把從河對岸扔了過來,霎時間,鳳凰城變為一片火海,幸虧那時“火鳥騎士”遠征在外,但在從異域趕回來的途中,他們也身受巨創,為此,迫使“日月晴川”的統治者再次下決心征服南方,這場戰爭打得更加艱苦,也更加持久,才終於出現了今天“北九州,南八郡”的局麵,鳳凰城繼續坐鎮孤守,站在風雨的最前沿,為李氏的統治做屏障!

至於那三戶人家,早隨著李氏王朝的皇子皇孫們一起搬到日月晴川去定居了,而且名列三公,參與到李氏王朝的統治大業中,據說,把佛教介紹給李氏王朝的也正是他們!

佛教起源於“落伽山”,落伽山是五大名山之首,占據著中原的腹地,坐在山頂就可以了望九州的動態;它的偉大就在於向所有世人打開了一扇通往神界的大門,無論它是男人也好,女人也罷;聰明也好,愚鈍也罷;富貴也好,貧窮也罷……佛家最基本的教義就是——眾生平等!

可隨著佛教的不斷發展,這種平等也越趨於虛無,首先是五大名山,它們各自擁有各自的信徒,也各自擁有各自的教義,表麵上是和平共處,實際上卻暗自叫勁,每三年一屆的“武林大會”就足以說明他們的醉心於名利的欲望!

如果說五大名山隻是因為教義上的不同而產生了敵對,充其量也不過是內部矛盾,用武力解決雖然有傷和氣,但練武也算強身健體的行為,有益於人類的發展;那麼,“大戒律山”的險惡用心就有點違背佛教的宗旨了!

大戒律山是由東方的統治者——李氏王朝一手培養出來的,在“日月晴川”的地位僅次於“光明頂”,它的教義晦澀而艱深,非一般人所能理解,最高等級的戒律院,一向隻在貴族中招收弟子,他們是大戒律山的繼承者,除了要把這些教義都融會貫通,還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的磨難,但這一切卻恰好促成了大戒律山的巨大成功,它是整個東方有史以來修成正果最多的地方,蓬萊、方丈、贏州三島上半數的神仙都是從大戒律山修行成功,還有許多在其它無名小山修行得到業果的神仙,也紛紛趕到大戒律山來掛名!

有了朝廷的支持,大戒律山從來香火不斷,月缺月圓還要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為大戒律山樹碑立傳,流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