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的《上穀孤兒》一卷,字數不多,不過四五萬字,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隻是把趙搏的晉身之路給各位一個交待。說實話,作者這也是頭一次寫書,心中雖有千言萬語,下筆之後方覺滯澀難行,文字上,內容上的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讀者包涵一二。暫時先把這一卷擱下,等待《時空過客》與其在時間上同步之後,鄙人再行更新第三章,也就是真正的戰國時代。
《戰國七雄誌》雖然是一部架空曆史的小說,作者仍然力求在其中給大家更多的真實感和曆史感,基本上書中發生的大事都是曆史上發生過的,有的則是時間上的移花接木,這種小改動,也請各位同好包涵。
本書這幾卷一直都沒有交待時間,尤其是《上穀孤兒》這一部分。因此,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給《上穀孤兒》定一個時間界限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個時間又著實讓作者煞費苦心。趙奢的名字在《史記》中有確切時間的出現有兩次。其中最早是在趙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周赧王三十五年),“趙奢將,攻齊麥丘,取之。”,記述最詳細則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為趙奢一生最大的閃光點——秦趙閼與之戰,此戰則發生在趙惠文王三十年(公元前269年,周赧王四十六年)。由此可見,趙奢出現在趙國政治舞台,至遲不超過趙惠文王十九年。而《戰國策》中曾經記載趙奢自述自己曾為燕國上穀郡守,故可知其一生中必然曾經在燕國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
眾所周知,導致長平之戰失敗的趙括就是趙奢的親生兒子,而史記中記載長平之戰時明確說明,當時趙奢已死,而長平之戰始於趙孝成王五年(公元前261年,周赧王五十四年)。這表明,趙奢的卒年至遲不過趙孝成王五年。這時上距閼與之戰不過八年時間,而其子趙括尚保留趙國馬服君的封爵,可以確定,趙奢在這段時間中並沒有離開趙國,轉仕燕國。因此,趙奢在燕國任郡守事必然在趙惠文王十九年前,甚至更前,因其在趙國最早任田部吏,為收斂田賦的小官,因平原君舉薦方被趙王用之治國賦。“治國賦”雖然並未寫名官職,但是以戰國秦漢的慣例來說,至少應該是相當於漢代大司農之類的官職,屬於卿大夫中之高級官員,才有與聞國政,被趙王谘詢的權力,而這種火箭式升職具體花費了多少時間並無記載,所以,隻能猜測。
趙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宋太子出奔,齊開始第三次攻宋,滅宋。
趙惠文王十四年(公元前285年,周赧王三十年),諸國謀伐齊。
趙惠文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周赧王三十一年),燕、秦、三晉五國伐齊,燕軍入臨淄。
因此,作者定上古孤兒一卷時間為燕昭王二十七年(前285年,周赧王三十年,趙惠文王十四年,齊湣王十六年)。下卷預告,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