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幹嘛呀……”
於漫漫是真的快哭了,含著眼淚話都說不利索,又覺得自己哭哭啼啼的好狼狽,趕緊低下了頭去。
“你去德國怎麽也不好好學習,你看我的破小說幹什麽……我那個時候寫的那麽差,你還追……”
“就你那點更新量我每天一分鍾就看完了,剩下的時間足夠我好好學習。”
有什麽辦法呢,太想她了啊。
在沒有畢業之前,肖黎知道自己就算去找於漫漫也不過是讓承受著難熬思念的人從他一人變成了兩人罷了,所以他盡量讓自己過得無比充實,除了學習之外也開始找額外的翻譯工作用來兼職,後來不到一年不僅沒有緩解對於漫漫的念想,反倒是還攢下了不小一筆錢。
後來趙鴻卓找上了他,說想搞一個閱讀網站,想拉他入夥,肖黎聽了趙鴻卓的計劃之後爽快地同意入夥,並且還直接帶了一筆錢過去用於網站的初始建設和A輪融資。
事實證明他當時的決策是對的,趙鴻卓的網站因為對作者實施最大限度的自由一下成為現象級話題,很快吸引了一些新的投資人想要入局,並迅速展開了B輪融資。網站一下壯大的同時,趙鴻卓就把肖黎也拉進了管理層,那段時間趙鴻卓負責營銷和拉投資,肖黎則是負責內部的作者管理以及編輯審核。
肖黎當時為了鍛煉自己對作品的商業嗅覺花了很多時間去閱讀網文,加上繁重的學業,有的時候忙到一天隻睡兩個小時。但好在他的努力相當有成果,在這個趙鴻卓主外他主內的模式下不到一年,肖黎就已經具備了非常準確的商業嗅覺,對作者和各種作品都能準確地提出最直達痛點的意見。
那段時間肖黎和網站寥寥無幾的幾個大神作者關係都很不好,直到後來那幾個大神不情不願地聽了肖黎的意見之後人氣再次激增才對他徹底心服口服。然後趙鴻卓索性也就不再管網站內部事宜,專心把注意力放在了擴張和吞並上,將內部的管理徹底丟給了肖黎。
肖黎也很快遠程發展出了一個具有犀利眼光的編輯團隊,他們吸納優秀的作者加入,鼓勵青澀的作者進步,很快這個網站的規模讓人已經無法想象是在兩年之間拔地而起的。
然後肖黎也逐漸不再和作者一對一對接,而是專門處理編輯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時間上總算是沒有了之前的緊迫,生活作息也開始恢復正常。
再然後,肖黎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他經過忙碌的巔峰之後又開始想於漫漫了,而且比之前還要想。
他翻了翻於漫漫最近發的朋友圈,發現她拍綠植的時候把電腦桌麵也拍了一半進去,那沒對上焦距的模糊背景卻依稀能看得出是一個熟悉網站的UI。
因為簽約作者都需要提交實名認證信息以便結算稿費,肖黎順利地在自家網站上找到了筆名為慢慢的於漫漫,點進第一章裏他就已經出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