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宋,如果你是一位武官,做到節度使就算到頭了。
畢竟象狄青這種逆天的存在、一介武夫官居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從士兵到元帥、由布衣做宰相。”在大宋是絕無僅有的,要不怎麼是“神”呢。
所以,狄青手握重權之後,引發了包括君臣上下朝野內外的一致反對,直到把他搞倒搞臭才算罷休。
為了老趙家的江山永固,象狄青這種沒文化的人必須躺下!
老趙家的人一直就隻相信拿筆杆子的文人,卻不敢相信拿著槍杆子的武人,比如神宗天子趙煦相信徐禧,卻不相信種諤,這是有曆史原因的。
宋朝文化事業繁榮昌盛,文藝界的名人輩出,紮堆湧現,在中華文化史上是非常罕見的,這也是有曆史原因的。
從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到第八位皇帝趙佶,他們都非常得重視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無論他們自身文化程度有多高,無一例外。
漢、唐以來上千年都沒有解決和避免的“藩鎮割據”的問題,在有宋一朝沒有出現過。
問題是,你解決了一個問題,很可能會出現倆個問題。比如宋朝解決了“藩鎮割據”問題,卻造成了“三冗”——冗員、冗兵、冗費——三個問題。水滸之星160
宋朝是封建製度高度發達的一個朝代,中央集權,皇權至上,這期間經濟蓬勃發展,科技突飛猛進,文化欣欣向榮,隻不過,社會矛盾依然存在,而且日益尖銳。
因為,統治階級總是在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這就造成有權的人更有權,有錢人更有錢,有地的人更有地;與之相反,沒權的人更沒權,沒錢的人更沒錢,沒地的人更沒地。所以,被統治階級就會等著盼著變成統治階級。
其實,權、利之爭,才是最根本的社會矛盾。
閑話敘過,書歸正傳。
“三省”就是門下省、中省,這是大宋中央的三個最主要的行政組織機構,各有職司。
蔡京總攬三省政務就是這三個省的事情。
宋朝對於權力的製約是相當成功的,既便你功勞再大,也不會讓你行政、軍事、財政一肩挑的。
趙佶給蔡京的權已經高到不能再高了,位極人臣,但蔡京心裏仍不是很滿意,他原以為會再被授個王爵什麼的。
擾拶什麼也沒幹還封了個郡王呢,對了……,他做得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改個名字叫趙懷德。
“為什麼姓趙的一生下來就可以封王,象我們這些不姓趙的封個公爵都要累出一身臭汗呢?”蔡京忍不住心裏嘰歪了一句。
原來蔡京想要封王呢。
說到王,秦前的王,才是真王,那叫“諸侯王”。既便是在漢時,王也很顯赫的,因為王是有封地的。到了宋朝其實王爵也就是好聽點罷了,已經沒有那麼尊崇了。
宋時上朝排班的時候,宰相位在王公之上,宋朝的王分為嗣王和郡王,也是正一品官,它就是一個象征『性』的顯爵,既沒有封地,也沒有稅收,更不管事,隻拿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