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師賞識自己的方法(1 / 3)

讓老師賞識自己的方法

1.既聽話又“不聽話”法

怎樣才算“聽話”

學生應不應該聽老師的話?

作為受教育者——學生,當然應該聽老師的話。這是千古常理,也是作為學生的最起碼的要求。但怎樣才算聽老師的話?是不是老師說是一,他就絕不敢說是二;老師說往東,他就絕不敢往西,就算聽老師的話是不是始終扯著老師的後衣襟,瞅著老師的脊背,亦步亦趨,目不斜視,絕不敢越雷池一步,就算聽老師的話?不,這不能叫做聽老師的話,充其量,這隻是鸚鵡學舌,算不得是一個合格的學生。

——趙學鋒是初二(三)班的學生。一次老師講解一道幾何證明題,老師用了一個相當複雜的方法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證明出來。老師剛一證畢,趙學鋒就當即站起來,指出了老師證明過程中的不嚴謹之處,並且自己提出了一個非常簡捷的方法,很快地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老師同學對此都很驚奇。這位老師很是賞識他這種創造精神。而同時,趙學鋒又是個非常遵守紀律的學生。他可謂是一個既聽話又不聽話的學生。而老師呢,也很喜歡他這個既聽話又不聽話的學生。

老師並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唯命是從,像個木頭人似的,推一下,動一下,毫無生機,也不希望自己的學生生搬硬套自己的話,甚至連自己說錯的話也不加分辨。

聽老師的話,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按老師所說的一成不變、原封不動照做。聽老師的話,也並不意味著學生必須在老師麵前唯唯喏喏,事事順從,即使老師說錯了也不敢指出來。一個學生如果真是這樣聽老師的話,那麼隻能養成他盲目依賴的心理,遇事沒有自己的見解,不會獨立思考。這與現代社會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王誌平是高一(三)班的學生。一次,春遊時,老師把全班學生分成許多小組,讓王誌平負責其中一個小組。出發時,老師千叮萬囑他們,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惹事生非,不要多管閑事,不要打架鬥毆,一定要在下午六點鍾以前趕回學校。到了下午六點鍾,別的同學都回來了,就隻有王誌平他們那幾個同學沒有回來。老師很著急,擔心他們是不是發生什麼意外了。天漸漸地黑了,怎麼還不見他們回來?老師和同學們正要去找他們,他們一個個疲憊地回來了。

原來,在他們返校的路上,有人偷了遊客的錢包,他們把那小偷擋住,要他歸還錢包。小偷先是一驚,後來發現他們幾個不過是十幾歲的毛孩子,就放肆起來,不但不承認偷了錢,反而還說他們栽贓誣陷,正要動手打人,過來了幾位遊客,大家一起把那小偷圍了起來。小偷才不得不把錢交了出來。老師知道後,表揚了他們。

常言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生該根據具體情況,來作出自己合理的判斷和選擇。能夠通過獨立思考,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才是一個合格的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不妨適當地“調皮”一點,“機靈”一點,表現出學生本來應該有的朝氣和眼力,老師才真正喜歡和賞識這樣的學生。

2.尊重老師勞動法

“上語文課最沒勁,上來就是分段,總結段落大意,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這一套。老師講得枯燥無味,上語文課我總是無精打采,沉沉欲睡。今天我終於忍不住了,就把放在課桌裏的數學作業拿出來做。開始我還膽顫心驚,後來做著做著也就無所謂了。做得正帶勁時,被老師發現了。他很生氣,把我的作業本沒收了,還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訓斥了我一頓。我傷心極了,很不服氣。心想,上課做作業又沒有浪費時間。別人上課還看小說哩!隻要考試能考好,你管我聽不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