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壓力才會有動力(1 / 1)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這是一堂大學的英語課。

老師用標準的英語宣布上課以後,就開始講解一篇課文,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

突然後排傳來了一陣抽抽嗒嗒的哭泣聲,而且哭泣者是一位身高體壯的男同學。

怎麼回事?

老師愣了神,同學們也個個顯出驚奇的神色。

原來這位同學來自偏遠的農村,由於那裏教育條件差,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幹擾,他從來沒有學過外語;國家恢複高考製度後,從實際出發暫時免考外語,使他能夠在對外語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也考上了大學。

可是入學後情況就不同了,高等教育逐步重新走上正軌,外語自然成為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

同學們都來自教育條件較好的地方,在中學階段都學習過英語,進入大學後的學習,是對以往學習的繼續和提高。

而對這位同學來說,進入大學後的第一堂英語課是他平生第一次接觸外語,他坐在那裏,如聽天書,心裏一急,禁不住哭了起來。

壓力的確太大了。老師的教育內容和進度必須著眼於絕大多數人的水平和大學英語的層次,不可能從26個字母的讀音開始教起。要學習英語和趕上同學們,隻有靠自己的加倍努力。

這位同學抹去淚水,暗下決心,一定要趕上去,學好英語。

每天,天剛亮到可以看清單詞,他就起床了,悄悄地跑到操場上去背單詞,讀課文;晚上,他總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熄燈後又在被窩裏打著手電繼續學習。為了支付電池的開支,他省吃儉用,把生活標準降得很低很低。

放假了,同學們都去放鬆,旅遊呀探親呀,他卻利用這不必擔心幹擾別人、別人也幹擾不了自己的機會,留在學校更加努力地學習鑽研。

壓力完全變成了動力,使他艱辛而又信心十足地翱翔在英語的世界中。他簡直著了迷,以至做夢都在學習,夢話都是英語。

兩個寒暑過去,他的英語可以與同學們齊頭並進了;等到三年級時,他的英語在全班最棒!

其他功課呢?也是門門優秀。可見,他學習英語並沒有占用其他功課的學習時間,他的多於他人幾倍十幾倍的學習英語的時間,都是從睡覺、活動、假期等等的時間中擠出來的。

畢業時,他又以專業課和英語的優異成績通過有關考試後,被派往國外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