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波納佩島上有人口2.5萬人,而南·馬特爾遺跡建造的古代,人口還不到現在的1/10。據此,1000名壯勞力的人數差不多是動員了全島所有的勞動力,何況,為了確保生存,還得抽調一部分人去從事農業勞動,因此專家們設想這項工程很難是憑借人力完成的。
有的考古學者認為玄武岩是岩漿冷卻的火成岩,試圖將建造遺跡用的五角、六角形石柱解釋是冷卻凝固成型的。但是,從實際石柱的表麵來看,很難解釋是自然成型的。
另一方麵,美國的一調查小組曾用碳14對遺跡進行了年代測定。結果表明南·馬特爾遺跡是在距今近800年前,即公元1200年左右建造的。公元13世紀初是薩烏魯魯王朝統治波納佩島時期。所以調查組設想環繞波納佩島的南·馬特爾遺跡也許是作為該王朝的要塞修建的。薩烏魯魯王朝創始於公元11世紀,在經曆了200多年的繁榮時期後滅亡了。因此,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就完成南·馬特爾建築,怎麼也不能使人相信。南·馬特爾建築也就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有不少學者對南·馬特爾建築遺跡之謎早就開始著手研究,提出了眾多的假說。
1869年,駐印度的英國軍官詹姆斯·拉奇伍德從一位高僧珍藏多年而從未向外人顯露的幾個泥塑板上破譯出其中的記載:遠古的太平洋上存在著遼闊的第六大陸,它包括東到夏威夷群島,西到馬利亞納群島,南到波納佩群島和庫克群島的廣大區域,是人類最早的發祥地之一,距今約5萬年前曾繁榮一時,在1.2萬年前因大地震而沉陷海底。拉奇伍德經多年考察認為,現今南太平洋上的無數島是第六大陸的殘骸,而南·馬特爾遺跡就是泥塑板上記載的第六大陸文化中心的七城市之一--罕拉尼普拉。
長年從事波納佩島與第六大陸關係研究的詹寧不同意拉奇伍德的說法,認為第六大陸的真正文化中心是在現今夏威夷島東北五六公裏的地方。但他十分稱道拉奇伍德破譯泥塑板上所記載的內容的價值。他認為,泥塑板所記載的是2萬年前古印度的曆史,文中記述了當時已有像今天的飛機那樣能在空中飛行的機械,與古印度梵語敘事詩《摩訶波羅多》中的記載相似,也可解釋南·馬特爾島上流傳的巨石建築是外來的阿迪兒法伊兄弟用咒語驅動巨石飛來的神話。他認為第六大陸的文明和科學與今天的科學不同,有控製重力的能力,今天印度瑜加行者能使身體漂浮在空中的能力也包括在第六大陸文明之列。
由此,美國反重力工程學專家戴維認為通過反重力工程學的研究,也許可以揭開南·馬特爾巨石建築之謎。並根據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導出的音叉裝置提出的聲共振作用產生反重力的假說,企圖以此來說明南·馬特爾巨石建築的巨石是平等互利用反重力控製法空運來的。他還指出阿波羅計劃的登月艙裝著的火箭隻是為擺脫月球的重力,是一種軍事上需要的偽裝,而與此同時也使用反重力裝置。
盡管假說眾多,但也矛盾重重,疑點密布,可信度不高。研究發掘者暴死之真正原因是什麼?第六大陸是否真正存在過?在南·馬特爾的建造年代上哪家之說較為可信?這一切都有待進一步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