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明初,大清王朝在風雨中飄搖,隨著革命的炮火,終結一個時代,引來了軍閥割據,民不聊生。
神州大地一片狼藉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在人的生存都無法保證的前提下,多少文化在在戰火中消亡。
作為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居——小日本一直覬覦華夏豐厚的物產資源,在國內軍國主義的唆使下,悍然反動侵華戰爭,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罪行罄竹難書。
侵華日軍在對中國實施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的同時,還大肆進行文化的侵略和破壞。日軍殘酷破壞、劫掠文物,抗戰期間因地處淪陷區或遊擊區,各類曆史文化遺存同樣慘遭日蹂躪。
我們的事情從這裏開始:
50年前,正是寒冬歲月,東北某深山中一座寺廟內,燈火通明,人聲嘈雜,人心惶惶。
恰逢亂世,為了躲避戰亂,人們流離失所,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的情況下,誰還能有心情去維護佛門的清靜。失去香火的維濟,部分僧眾選擇離開,隨著戰火的逼近,僅存的幾名僧侶也準備跟方丈告辭,準備避難去了。
“方丈,你說該怎麼辦?”大堂內燭火搖曳,幾名僧侶聚集在大堂內焦急的等待。
“走吧,有時候無知是能保護自己的性命的。”
說罷,方丈繼續打掃大堂。
“那,方丈,萬一惹火上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其中一個和尚問道。
“嗬嗬,佛門乃清修之地,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無常迅速是絕不相待的,輪回路滑,望各自珍重!”
麵對辭行眾僧,老方丈說完這句話,轉過身開始細細的擦拭佛像,一點也不關心身後眾人的感受。
很快,僧人就三三兩兩的散了。剛才還充滿生機的大堂中,瞬間寂然起來,隻有那嫋嫋升起的香火在空氣中彌散。
空氣似乎凝滯,隻聽見方丈擦拭佛像的輕微的聲響。
良久,方丈開口:“出來吧。”
很快,從房梁上跳下一個身材魁梧雄壯的虯髯大漢,額頭上有一道十字傷痕,在燭火的映襯下,是那麼的醒目。
“和尚,竟然,你決定死守這座破廟,還不如把東西交給我!”刀疤男殺氣騰騰的逼近方丈。
方丈依然在擦拭佛像,一點也不在意危險的臨近:“世間萬物講究一個緣字,施主何苦強求不屬於自己的呢?”
“緣分,就是見著有分。”
大漢狡黠的盯著方丈,心裏盤算著,他到底把東西放到哪裏了?
吃了老方丈的閉門羹,大漢明顯有點憤怒,嚷道:“老禿驢,敬酒不吃吃罰酒。你們平日吃的穿的不都是鄉鄰布施的,現如今民族處於危難之中,你們這些燒香拜佛之徒,平日不都是自詡普度眾生的嗎?”
刀疤男打打咧咧的走上去一腳踹翻一把椅子,惡狠狠的說道:“所謂,取之於民還之於民啊。這一次,我需要被度化了。”
大堂內氣氛陡然緊張起來,刀疤男踹椅子的響聲,在靜謐的大堂顯得格外刺耳。緊接著似乎是在回應椅子的聲響,一陣“汪汪”的犬吠由遠及近。
寺廟外,一對日本軍人舉著火把,牽著軍犬正往寺廟趕來。火紅的火把點亮了漆黑的天空。
“快點,把這裏給我圍起來。”
隻見大約一個中隊的日軍手持著火把衝了過來,把寺廟圍個水泄不通。
“李德全,是不是就是這裏?”領頭的日本軍官是個細高個,說著蹩腳的中國話。
旁邊一個穿著灰大褂的男子小雞啄米的似的,不住的點頭:“哈衣,太君。”
回答完畢,李德全一溜小跑來到後麵,厲聲喝道:“全部帶上來。”
隻見那幾個跑出去的僧人渾身是血的被拖了過來。後麵還跟著兩個穿灰色大褂的老頭,正驚恐的看著眼前的這一幕,身體不由自主的抖動著。
“皇軍問話呢,是不是這裏?”李德全早已經沒有剛才的諂媚的神情,變得趾高氣揚。
“是,是的。”兩個老頭連忙點頭道。
此時,瘦高個心滿意足的看著眼前這座寺廟,終於不負所托,可以解開那個傳說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