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公婆還在的時候,就經常的說,能搬到妙山那是他們的福分!”
“是嗎?”
“可不是嗎?就這個店,還是我們兩口子實在是沒什麼本事,最後老兩口就把這個店給了我們。
至於市裏的店麵,也有分給其他幾個兄弟姐妹,不過他們對廚房裏的事,不感興趣,聽說不是轉讓出去了,就是改做其他生意”。
“可是,這裏的店麵不如市裏的店麵值錢,難道你就不覺著老人偏心?”
“我可沒有這麼覺著,要說這店鋪確實沒法比,可是二老在的時候,也從其他方麵補貼我們了呀?
就我這閨女,不是要去李氏大樓上班嗎?那邊就有一套現成的房子,還是二老在的時候,打拚下來的呢?
這要是就憑我們家裏口子,就是掙的再多,也沒有現在這個房價漲的快。”
“還真是,現在這個房價高的確實有些離譜。”
坐在攤位前吃完早飯,就接著溜達,可以說,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妙山,但同時也沒有任何比自己更不了解妙山。
了解這裏得一山一水,每一寸土地,不聊了的是,這裏還是那些先吃,可是主人早已經換人了。
能夠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的老人,早就退休或者因為某些原因不在了。
以前過來住得時候,還可以先想熟的人,聊聊天,說說話。
可是現在呢?大部分人都不住在這裏,也是,當年那些從鄉下回來得人,即便年紀比自己小,現在也有六十來歲。
這個年紀的人不是給兒女帶孩子,六十出去玩,有多少人還起早貪黑的幹。
也就是那些生活比較困難,或者不想給兒女添負擔的人。
在妙山這條繁華的街道上,別看門店都是老字號,可是真正的老人家,也隻是時不時的在店裏坐坐鎮,其他的時候,也就是找個人少的地方曬曬太陽而已。
這不每天逛累了後,就到湖邊坐一坐,在這裏,倒是能遇到很多熟悉的人,大部分都是坐在幹休所得老人。
他們沒事就在這裏釣魚,或者是下下棋。
“吆!這不是沈老三那口子嗎?您這個大忙人今天怎麼想著到這裏來了?”
見對方認識自己,可是自己卻不認識對方,就有些疑惑的問。
“您是?”
對方見自己不記得她,就說。
“李董真是貴人多忘事,我是王玉良的妻子季潔。
我愛人王玉良,從沈副軍長手下的兵。”
聽到對方這麼說,也就知道她為什麼會認識自己了,不過還是會問。
“李同誌,隨愛人住在幹休所,還是來妙山遊玩?”
“當時是住在幹休所,我們家那口子在離退休之前,升了一級,這不退休後,就有機會被分到幹休所。
對了,怎麼沒有在幹休所見到沈副軍長?”
“我們並不住在這裏。”
“原來是這樣,那您今天來妙山是?”
“這不是孩子都放暑假了,也用不到我們幫忙先看,就趁著這段時間出來玩一玩。”
“原來是這樣,不過也是,現在什麼都沒有照顧孩子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