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哪怕有剩下的也給她們很少,大部分的東西,都分給了他們的哥哥或者是弟弟。
爸爸,她們家很缺錢嗎?”
“不缺,能住進家屬院裏的人,職務都不低,相對的來說,不缺錢也不缺票。”
“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咱們家從來都沒有。”
“為什麼?隻能說,他們接受的教育,思想文化,跟咱們不一樣。”
接著就把,自己的認知一一的講給女兒聽。
在他看來,不能讓女兒覺著男女不平等,家裏的長輩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即便沈家沒有,可是在這個大環境當中,還是得讓閨女多知道一些才行。
哪怕她現在還小,可是該讓她知道的都的讓她知道。
至於別人家,那是別人家的事,他乃至於別人都是無權插手。
隻是沒有想到,在聽完自己講的話後,閨女竟然這樣問自己。
“那爸爸,她們好可憐吆!我是不是要把我的東西分給她們?”
“為什麼要分給她們?”
“她們得不到長輩的喜愛,難道不可憐嗎?
好東西否讓別人吃啦,別人玩了,她們不是沒有嗎?
我就想著要不要把我的東西,分給她們玩,或者分給他們吃?”
“你怎麼認定她們就一定可憐,一定沒有東西吃,沒有東西玩?”
“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雖說你還小,可是你還記不記的在來到這裏之前,我們一家都住在哪裏?”
“好遠,好遠,要先坐車,再坐火車,還要……”
“沒錯,那你還記得,住在那裏的時候,咱們家經常吃的是什麼糧食嗎?”
“我吃雞蛋,蒸蛋,蛋餅,哥哥他們吃雞蛋,黃餅子,黃饅頭,窩窩屎,地瓜,還有粥。”
“那現在咱們家吃什麼糧食?”
“嗯!大家都吃米飯,白麵饅頭,大肉包子。”
“那你覺著是白麵饅頭好吃,還是黃饅頭好吃?”
“不知道,我沒有吃過光麵饅頭。”
“也是,那你回頭問問你的那幾個小朋友,她們都是在家裏吃什麼?”
“不用問,我知道呀?她們早上喝粥,吃包子,中午不是米飯就是饅頭,晚上好像也是米飯饅頭。”
“既然如此,那她們平時和咱們吃的飯都一樣,為什麼還要那東西給她們?
她們又不是沒有吃飽飯?
你在想想,你現在能吃的那些點心,是不是來到這裏才有的呀?”
“有好多我以前都沒有吃過,以前吃的最多的就是餅幹,這裏有吃到很多糕點。”
“那她們比你來這裏還要,有的從小就在這裏出生長大,你覺著是你吃過的糕點多,還是她們吃過的糕點多。”
“當然是她們了。”
“那你覺著她們還可憐嗎?”
“可是他們家?”
“他們家不管怎麼做,隻不過把大部分的好東西都給了男孩子,可是就不代表一點都不會給女孩。
可是要說真正可憐的人,還是在咱們沒有回到這裏來,住在鄉下的時候。
那裏的人,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哪怕就是你平常吃的最多的餅幹,他們都未必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