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在有頸椎病的老毛病時,近一段時間又出現不明原因的返酸胃痛,就要想到自己是不是得上了“頸胃綜合征”。
在門診,經常遇到一些胃炎病人,他們往往主訴上腹脹痛,食欲不振,口幹燒心,有泛酸、便秘等症狀,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為慢性胃炎。但治了一段時間,卻沒有什麼效果。再次到醫院檢查,結果拍片後發現患者同時患有頸椎病,對頸椎病進行積極治療的同時,其胃痛卻自然的隨之消失了。這種病在醫學上稱為“頸胃綜合征”,這類患者的胃痛是頸椎病反射而來的。
頸椎在人的脖子上,胃在人的腹腔內,二者相距較遠,各司其職,怎會有關聯?其實,當患頸椎病時,頸椎的刺激會損傷頸部交感神經,引起頸交感神經機能亢進,並通過神經係統傳到大腦皮層,同時又反射導致胃腸交感神經功能增強,使幽門括約肌過度緊張。時間一長,致使幽門括約肌舒緩無力,肌源性擴張,促使膽汁返流、損害胃黏膜而引起萎縮,從而使人出現一係列的慢性胃炎的症狀。患者多出現口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胃液缺乏、胃擴張、無力性便秘、代謝亢進、體重下降等症狀;副交感神經張力增高時,胃的分泌和蠕動加快,患者常有食欲亢進、空腹時胃痛、胃酸增高、代謝減退以及肥胖等。頸椎病引起的慢性胃炎,可隨著頸椎病的加重或好轉而變化。
目前頸椎病的發病率很高,它可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以及混合型五種類型。其中以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與胃病的關係最為密切。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容易與胃潰瘍或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胃部疾患同時出現。這是由於頸椎退行性變,逐漸形成骨刺,刺激或損傷交感神經,從而影響到胃的分泌和蠕動,造成胃部不適或罹患各種胃部疾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的症狀與胃病患者的有很多相似之處,患者常因為惡心、嘔吐、腹脹等胃部不適而被誤診為胃病。
多數的頸椎病發展到一定程度伴有腦組織的血供減少,腦細胞的能量代謝就會出現障礙,腦血管反射性痙攣,顱內壓因為腦細胞水腫而升高,病人就會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視物不清等顱高壓症狀。如果患者頭痛、頭暈症狀不重,或僅僅表現為頭暈、惡心、嘔吐,就容易與胃病的症狀相混淆。
因此,當您在有頸椎病的老毛病時,近一段時間又出現不明原因的返酸胃痛,就要想到自己是不是得上了“頸胃綜合征”。這種胃病及膽囊疾病的治療首先必須緩解增生的頸椎對交感神經的刺激或損傷,如使用中西藥物、按摩、理療等,同時配合對胃病的治療,一般能較快使症狀得到控製。不過,在今後的工作及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勞逸適度,加強頸部的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