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渡河渡河(1 / 2)

“敬告祖上,不肖後輩渡河終於實現您的遺言,渡河北上了!”黃河邊泥地上,大宋禁軍近衛師少將師長宗渡河正跪在地上,捧起一撮泥土,在臉上磋磨,臘月末的凍土將他的臉和手都割破了,血痕道道,可宗渡河卻毫無覺察,隻是不斷地喃喃自語。

北宋抗金名將宗澤是宗渡河的七世祖,宗澤一生致力抗金,多次大敗金軍,挽大宋於危難,彌留之際依舊念念不忘北伐,最後連呼三聲“渡河!渡河!渡河!”後去世,可惜壯誌未酬,宗家也隨著宋庭不斷南移,但先祖臨終之呼一直為宗族之訓。為了紀念先祖宗澤,宗渡河的父親以宗澤臨終之呼為兒子取名。

臨近年關的夜晚,飛雪飄飄、寒風刺骨、黃河之上、冰封連綿、了無人煙。但如果你站在岸邊高坡上,就會發現,在白茫茫的黃河上,有幾條黑線在蠕動,這是宋軍近衛師正在渡河。

出乎元庭意料,宋軍選擇在寒冬季節全麵展開了北伐,而近衛師則孤軍乘船北上,從山東北部的宜都以北的北清河入海口以西登陸,沿大清河西岸南下,臨近東平時掉頭西行,渡過冰封的黃河,目標直指大名府。

不能說元庭對宋軍行動沒有防範,祥興十二年十月,宋元西湖和約到期,宋庭又積極備戰,忽必烈和韃元中書省先後數次下旨發文,要求各地韃元官府軍隊提高警惕,防備宋軍攻擊。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宋軍不習北地寒冷,就算要打也得等到開春。不想宋軍早就進行了冬戰訓練並準備了禦寒物件衣物,反倒是許多韃元軍隊缺少了禦寒衣物,特別是那些偽軍,更是得不到什麼軍需。

此番宋軍北伐,目標是畢其功於一役,陸上兵分三路,從東到西,分別由青龍白虎玄武三個軍擔當主力,由長江南岸渡江北上,祥興帝和騎兵師隨中路白虎軍一起,東路由青龍軍軍長張達指揮,西路由張世傑率玄武軍。

除了這三路大軍,近衛師擔當了一個極其重要和危險的任務,那就是插入韃子心髒,奪取並占據位於韃占區中心位置,並且是元軍軍需糧草調撥中心的大名府。

鑒於元軍配置皆將防範方向指向南方,即便是非在宋元交接處的山東,元軍也集中於南部和東部沿海防範大宋海軍,不曾想宋軍海軍穿過渤海口,直抵韃占區腹地,從山東西北部登陸。

配合近衛師登陸的是東海艦隊和濟州艦隊,其中大宋製造的第二艘蒸氣機鐵甲艦盛大號單艦就能運送一個旅加上師部的人員和裝備。駐紮濟州的邊軍201師主力也隨近衛師登陸,他們的任務是為近衛師拘留沿途碰上而抓捕的百姓,以免走漏風聲,還有就是為近衛師運送各種軍需,特別是大型守城器械,以便近衛師象釘子一樣釘在大名。

近衛師則在先期潛伏的武工營的帶領下,帶夠幹糧,留下輜重給邊軍201師,強行軍前進,其中宗渡河更親率近衛師和201師全部騎兵共約七千人馬,從濟州島軍馬場帶足了用於更換的軍馬,隻用了二天多的時間,就飛馳700餘裏,渡過了黃河。

雖然武工營已經事先探過河上冰封的厚度,人馬皆盡小心翼翼,卻還是有少量戰馬士兵因冰層破裂而葬身河中,加上一路跑掉隊的軍兵,還有約六千人馬安全抵達黃河北岸。

激動的心情終於漸漸平複下來,宗渡河直起聲來,揉了揉酸疼的大腿,對身邊幾名軍官道:“今日已是除夕,我等再趕十裏地,到大名府城外隱蔽休息,待得明日淩晨,攻入城中。”

清晨,天空才剛剛透出一點亮光,隨著“吱嘎、吱嘎”的聲音,大名府東門緩緩地打開,幾名偽軍士兵打著哈欠,有氣無力地靠在一起相互取點溫暖。

不遠處傳來了“吱呀,嘎呀”的聲音,聽到聲音的偽軍們忙喝道:“什麼人!幹什麼!”

晨曦中,幾個人推著二部小車走了過來,邊走邊高聲叫道:“給幾位軍爺拜年了!”說話間走到了城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