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一共俘虜了萬餘元軍,其中多為漢奸偽軍,宋軍將漢奸軍中的所有軍官和為惡較重者審出,有近一千多人,加上所有蒙回韃軍俘虜約千人,以及大多數韃庭官員一百多人,還有數百城中韃子,總共近三千人,全部用於讓二萬多百姓青壯交“投名狀”。剩下近七千偽軍俘虜,全由邊軍201師押解,送去濟州島俘虜勞改營。
.
隨後幾日,201師一個旅運送著許多城防器械漸次抵達了大名府,而後押送俘虜回濟州島。
按照兵部軍令,201師隻是輔助近衛師偷襲大名府,主要負責將守城軍械運來大名府。盡管201師師長婁鈐度多次躍躍欲試,卻被宗渡河勸回。最終201師還是留下了特戰團中的一個營在大名府城外,準備配合武工營騷擾即將來到的攻城元軍。
除了特戰團和騎兵團外,201師來了二個旅,一個旅在大名府城內幫助修繕城牆;還有一個旅在圍困距大名府最近的東平城,七千人的部隊擺出了好幾萬人的架勢,嚇得城內元軍死死困守四處求救,哪還有心管大名府的事情。;還有
婁鈐度自己也不閑著,他親自帶著本師騎兵團和特戰團,和近衛師騎兵團一起,在東平城外周邊百裏之內展開了“大掃蕩”,將一些元軍據點和漢奸土豪化為灰燼,以免他們今後為元軍圍攻大名府提供支持。直到正月十幾,元軍已經漸漸集結,婁鈐度才帶著201師念念不舍地告辭近衛師,在從大清河逆流而上的戰船配合下,撤回了濟州島。
.
宋軍攻陷大名府,對元韃而言,好似在心髒邊上釘了跟釘子。大名府位於大都到長江的中間位置,又在黃河岸邊,因而元軍將此城做為最大的軍需儲存和中轉基地,卻是便宜了宋軍近衛師了。
忽必烈得知大名府為宋軍所奪後,暴跳如雷,當即將去和宋庭和談的安童等人下了大獄,第二天,快馬再報,宋軍兵分三路,渡過長江,向韃占區全麵進攻。
要抵禦宋軍,就得將兵馬糧草軍械往南開,可宋軍對大名府的占領,不但攫取了元庭數年的軍需積累,而且大名府卡在元軍動脈之上,使得元軍人馬軍需調動極為不便。
如何應對宋軍進攻,特別是大名府的失陷,元軍內部爭論再三,後由忽必烈親自決策元軍部署,由李庭領軍二十萬負責東路;皇太孫鐵穆耳領軍三十萬負責中路;土土哈領軍二十萬負責西路;由玉昔帖木兒領軍二十萬,先奪回大名府,然後做總預備;另外剩下的就是駐守大都和駐紮各地的十來萬軍隊。
雖說元軍表麵上有百萬之眾,但經過前些年與宋庭幾番大戰幾場大戰,精銳損耗不小,此番應對宋軍北伐,元庭抽丁征民把總兵力湊到了幾近百萬,想一想韃占區總人口才隻有一千多萬啊!真正有戰鬥力元軍的主要集中在蒙古騎軍、怯薛軍、部分侍衛軍和李庭所率漢奸軍,總數不超過三十萬,其餘的多為剛征入軍中不久的新兵。
玉昔貼木爾是鐵木真四狗之一博爾術的孫子,頗具治軍作戰之才,曾統軍征乃顏,三戰三捷擒乃顏。
天寒地凍,又是新年剛過,玉昔帖木兒費盡全力才帶著十萬軍兵在祥興十二年(1289)正月二十趕到大名府城下,此時的大名府城牆早被修繕妥當,沒有器械無法攻擊。玉昔貼木爾試著攻了一下,丟下數百具屍體後一無所獲,隻得遠遠下寨,一麵製作工程器具催討軍需,一麵等待另外十萬元軍的到來。
正月二十五,大名府元軍集結完畢,開始了全麵攻城。城中宋軍早有準備,軍械充分,元軍連攻二天,卻連個爬上城牆的都沒有。
玉昔貼木爾眼見攻擊無果,不免上火,集眾將商議,漢奸軍將領高興出了一條毒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