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聖弗洛伊斯學院(1 / 2)

幾天的時間很快就過了,就在穿界門關閉後的第三天,聖堂最大有名的學院——聖弗洛伊斯正是向整個聖堂最高貴的那群貴族子弟們打開了大門。

聖弗洛伊斯學院,原名弗洛伊斯公學,於九王曆371年由當時的聖堂帝國皇帝菲利普六世創立。

菲利普六世將之命名為“公學”的原意是位貧窮的學生提供免費教育,讓這些孩子也擁有讀書的機會,同時也作為當時的皇家學院——聖堂皇立騎士學院的預備學院。

隨著當年的恩洛斯九大王朝的相繼覆滅,被現如今的九大勢力所取代,弗洛伊斯公學的上級學院:聖堂皇立騎士學院也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但是,這所擁有著比聖堂教廷還要悠久的曆史積澱的弗洛伊斯學院卻很幸運的被保留了下來。

不過,值得諷刺的是,這所本為了窮困學生所創建的學院,卻逐漸成為了聖堂最著名的貴族學校。因為貴族子弟都以能夠進入這所學校為榮,爭相入學,形成一種高貴的氣氛,平民子弟反而渴望不可及,致使該校成為了一所等級森嚴,隻麵向貴族子弟開放的學院。

如今的聖弗洛伊斯學院學期隻招收60餘名學生,再加上它的四年製教學體製(每年三個學期),使得這所占地將近30萬平方米的學院中隻有不到800名學生就讀,反而是各類的教師、員工的人數達到了5000餘人。

據聖堂官方統計,每十位現任貴族子弟(在世的長輩中有人擁有貴族頭銜)中有六名就讀於普通的貴族學校。但是,每1500名現任貴族子弟中隻有一名能夠進入聖弗洛伊斯學院。有些聖堂的名門望族為了讓自己的子弟能夠進入聖弗洛伊斯學院讀書,每當家中有孩子出生,便憑著“出生證”向聖弗洛伊斯學院報名排隊,以期自己的子弟能在二十歲之後能夠順利入學。

弗洛伊斯學院一共有十個年級,想要升級就要考過每年一共三次的等級考試,沒通過一次提升一個年級。通常,一個普通的弗洛伊斯學生隻需要達到八年級,就能夠順利畢業。這裏的九年級和十年級完全是為了想要獲得更多的榮譽的學生所準備的。當然,如果四年過後還沒有通過八年級的等級考試,你也能夠離開學校。不過順利畢業是獲得榮譽,被迫肄業則就是一生的恥辱了。

聖弗洛伊斯學院的校服如同宮廷朝服,等級分明。也正是因為這些規矩,才使得它顯得處處都那麼的與眾不同。無論你是皇親國戚,還是軍旅勳貴,亦或是世家大族,進了弗洛伊斯就得守弗洛伊斯的規矩。在弗洛伊斯,誰也別想依靠家族權勢頤指氣使,那樣隻會自找沒趣。在這裏,尊重,隻有靠自己的能力才能獲得。

嚴格的著裝是聖弗洛伊斯學院一貫的傳統。弗洛伊斯為不同職業、不同等級、不同榮譽的獲得者設計了不同的著裝。伊頓公學的校服類與聖堂通用的騎士禮服十分相似:前至小腹,後及小腿的純白鑲邊束腰外袍,外穿的單武裝孔腰帶,能夠包裹住處小臂、小腿以及頭部之外所有地方的貼身薄棉衣,及膝的暢通黑色皮靴,最後還有一件有禦寒效果的米黃色皮質馬甲。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沒有騎士禮服的護肩,以及護肩上的肩章。

在弗洛伊斯,雖然沒有軍隊的軍銜,但是依舊也有等級區別,而這區別點就在校服的鑲邊和領口上。除了一年級新生是純白以外,從二年級到八年級由低到高分別是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至於更高級的九、十兩個年級則分別是銀色鑲邊和金色鑲邊。單單這一套行頭,就至少要花費將近1000金幣,再加上配套的領帶、披風等,想要裝備成一個弗洛伊斯人,沒有上千金幣,那是不可能的。

在這群騎士禮服中,如果有人使用的是銀質扣子的話,那麼那些人就是今年的優秀生(每個年級有20名)。金質的則是優等生(每年級5名)。如果袖口繡有獅鷲花花紋,那麼那個人就是他們那個年級中的首席生(每個年級1名),他們有權參與學院政務。

弗洛伊斯就靠著這些日常服飾上的變化,突出競爭中優勝者的地位,使他們理所當然地鶴立雞群,讓學生充分體會優勝者的優越感、榮譽感。

校長、教務長、分院長、監察長、監舍、巡遊監察和各學科負責人,也有不同的或金色、或銀色、或白色的學袍。在弗洛伊斯有明確的規定:就算是校長,隻要他在學校內就必須穿著與自己身份相符的學袍。至於學生,更是必須在任何公共場合將校服穿戴整齊,並保持整潔。

聖弗洛伊斯學院的學科比任何一個聖堂學院都深,更是比任何一個聖堂學院都多。不過對於學生,聖弗洛伊斯要求的並不是很高,雖然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四門課程(不包括必修課)。但是,每學期隻要有半數通過考試(也就是及格)就能通過等級考試,而且第二學期不用複讀這門學科,唯一的其他要求就是每次考試中至少要通過一門與本身等級相當的學科(例如進行五年級考試的時候通過了五級戰鬥技巧這門學科考試,就能通過等級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