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您能不能幫我個忙。”龍銘宇開門見山的問道。
“龍銘宇,有什麼要大伯做的,你隻管說。”
“大伯,我想鑄炮!”
“什麼!你要鑄炮!你沒發燒吧?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可是要很多的銅的。”龍銘宇剛將自己的想法說出,龍理誠便不敢相信的大叫了起來。雖然為了村子的安全,龍理誠全力的支持龍銘宇,但是這鑄炮明顯超過了小村的承受能力。
“大伯,聽您這麼說,您知道如何鑄炮?”
“沒錯。你還小,所以不知道。你爺爺其實是大明的一名匠戶,而且是專門進行鑄造紅夷大炮的匠戶。如果不是被貪官逼的實在活不下去了。我們這一家子也不會流落到這東番島上來。我記得當時你小叔還沒出生呢!”
“那大伯你也鑄過炮嗎?”龍銘宇興奮的問道。
“離開大明的時候,我還隻有十來歲,哪可能鑄過炮。”看到龍銘宇失落的樣子,接著說道。
“但是,你爺爺畢竟也教過我一些關於鑄炮的技藝。但是銘宇,你當真要鑄炮?我們這裏可沒有那麼多的銅啊!”
“大伯,我沒有說要用銅來鑄炮啊!”
“不用銅,難道要用鐵?那可不行,鐵炮太容易炸鏜了。”
“大伯,您就放心好了,我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龍銘宇自信的說道。
在龍銘宇軟磨硬泡下,龍理誠隻能勉為其難的答應了龍銘宇。不過他有言在先,隻能先造一門看看,如果不行,那龍銘宇就別想繼續得到他的支持。
“銘宇,你要我如何做。”
“我這裏有兩張煉體爐子的圖紙,需要大伯幫著先將它建起了。”說這龍銘宇將他憑記憶畫出來的簡易縮小般的高爐圖紙和攪煉爐圖紙給了龍理誠。
“用大伯的爐子不成嗎?”看著眼前的圖紙,龍理誠懷疑它是否可行。
“大伯,你的那個煉鐵爐太小了。鑄炮可是要很多的鐵的。”實際上,龍銘宇不用龍理誠的小煉鐵爐的原因是:那個小爐子根本煉不出符合龍銘宇要求的鐵來。
“還有大伯,我需要你幫忙多買些煤炭回來,越多越好。我會請守富叔幫忙籌錢的。”
“沒問題。不過明乾,夏收快要開始了,到時候,我可能會沒有那麼多時間幫你。”
“我知道。實在不行,我們會幫您收稻的。”現在沒有任何的理由能夠讓龍銘宇放棄造炮。
第二天,龍銘宇便在村長趙守富的支持下,集合村裏的所有小夥伴,在幾個支持這件事情的大人幫助下,開始燒製耐火磚。當然,隻是粘土耐火磚。蕭明乾可沒有辦法燒製那些專用的耐火磚。
然後,花了二十來天的時間,龍銘宇才勉強的將高爐的大部給建好。又不得不因為夏收而將這事給暫時停下來。當然,停下來的還有依然堅持著的村民們的訓練。
在村長趙守富的帶領下完成繁複的祭拜活動後,家家戶戶開始全身心的投入
豐收的勞作當中。
金色的稻浪翻滾如波,彎鐮揮動如飛。所有的村民笑容都無比的燦爛,因為這又是個豐收年。
離開大明,來到這一片海外之地。憑借著自己的雙手,開辟出這麼一片自己的田地。沒有沉重的地租,沒有層出不窮,花樣翻新的稅收。這才是老百姓世代期望的生活。
中國的老百姓是非常的容易滿足的。甚至在他們的內心一直都認為繳納皇糧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這皇糧,這地租太過沉重了。逼迫著他們背井離鄉,來到這片原來是一片蠻荒的東番島。
開荒是非常困苦的,但是總比一年勞累下來,自己卻所得幾無要來得好。
前幾年,收成很低。除去必要的換取其他生活必須品的糧食,自己留下得將將能夠讓自己一家子不至於餓肚子。但是現在好了,在龍銘宇的幫助下,全村的單產都由兩石增加到了四石半,翻倍還有餘。
現在每家每戶都由一天兩餐,變成了一天三餐。不僅填飽了全家人,還有不少結餘。也能夠置辦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家私了。
想到這,所有看向龍銘宇的目光都充滿著感激。當然,也有對前段時間放棄鍛煉的愧疚。
“正是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啊!如果大明各地也能有這樣的產量,那就不會有那麼多餓殍遍野的淒慘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