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親政(1 / 2)

“皇上,皇上,起床了,該上早朝了。”皇後王氏輕聲呼喚著錢偉,羞怯的把自己靠在錢偉身上。

“幹嘛?幾點了,天亮了?這麼早就去早朝了啊!”錢偉迷迷糊糊的問道。

“皇上,卯時了。”皇後王氏用黃鶯般的聲音羞怯的提醒錢偉。

這是錢偉第一次早朝,也是第一次和朝臣見麵。不過首先是文武百官迎接張居正入朝,張居正年過半百,他少年成名,青年中舉;投靠徐階,韜光養晦,終於扳倒嚴嵩,進入內閣,徐階倒台後又聯合高拱主持內閣,六年前,驅逐高拱,成為內閣首輔,掌握大明實權,多年的心願終於實現,終於可以一展抱負。看到張居正進入文華殿,錢偉隨即在文華殿西室召見張居正。君臣之間不過小別三月,似乎久別重逢,張居正也感覺到皇帝在次三月間似乎變化頗大,不像以前的唯唯諾諾。

錢偉先開口:“先生次行,忠孝兩全了。”

張居正答謝:“臣一念烏鳥私情,若非聖慈曲體,何由得遂,感恩圖報之枕,言不能宣,唯有刻之肺腑而已。”

“先生怎麼看本朝目前的情況。”

張居正冷汗一下子就出來了:“皇上何出此言。”反應過來的張居正撲通跪下,“老臣輔政無方,不能為皇上分憂,罪該萬死。”

“先生起來吧,朕隻是想聽首輔大人的實話罷了,先生實施考成法,明確職責,以六科控製六部,以內閣控製六科,提高了各部門的辦事效率,這都是為了朕這個皇帝啊!”錢偉道。

張居正更加擔心了,難道皇上認為我有異誌嗎,從殿外吹進的風不禁讓張居正打了個寒顫,聯想到昨日馮保托人傳話說皇上在太後麵前提出要親政,這是皇上在怪罪我攝政嗎“皇上:“老臣蒙世宗嘉靖皇帝簡拔;又受先王青睞,備位輔臣,至今已有三十年,如此厚恩,臣肝腦塗地無以為報。臣父親去世,本應丁憂,承蒙皇上看重,著臣奪情。”

錢偉微笑,聽著怎麼有出師表的味道,也知道張居正在忠心上沒有問題,才能也是數一數二的,就是太專橫了些,看看差不多了,便上前扶起張居正道:“朕相信先生,當年先皇說張先生和高先生都是忠臣,要朕信任你們。”

高拱,張居正的心又是一跳,當年他和馮保聯合李太後驅逐高拱,現在皇上卻提起高拱,莫非……連忙說道:“皇上已經加冠,且臣父親去世,臣之精力大不如前,臣懇請皇上親政。”

錢偉終於放下心來,張居正終於同意自己親政了,母後那估計也沒有問題了,現在考慮的是怎麼解決現在這一堆爛攤子了,“先生,國家有四件大事,一為官員空談無實學;二為徭役不均胥吏盤剝,貴族豪強隱田漏稅;三為軍隊戰鬥力不高;四為土地集中,致使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流民。”

震驚,難以置信的表情寫在了張居正的臉上,張居正大氣也不敢出一下,平常隻在紫禁城的皇帝怎麼會知道這些的。這些問題其實他都知道,隻不過有些事情他也沒辦法去解決。

錢偉歎了口氣,今天和張居正有了攤牌的意思,也不知是好是壞,但是大明朝也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錢偉轉身從龍椅上取出了一封折子:“這是先生在嘉靖三十年上奏的《論時政疏》”上麵提到言路閉塞,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官員貪汙腐化,官員任用不合理,不知道現在先生身為首輔還有這樣的誌願麼。”

張居正記得這份奏折,那是自己上奏的第一份奏疏,也是最後一份奏疏,奏疏成時,他不過二十餘歲,居翰林院庶吉士。此奏疏得不到重視,自此以後,張居正閉口不談國事。沒想到已經過去三十年了。

“皇上,豈不聞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乃老夫平生之至,何敢忘之。”

“好了,張先生,怎麼解決弊端還請先生回去仔細寫個奏疏吧,”

“臣領旨”

錢偉和張先生走出了文華殿西室。返回龍椅,錢偉開著下麵一群高呼萬歲的群臣們,感覺很好,怎麼說呢,就像上帝芸芸眾生的感覺。至於地上的大臣們奏了什麼,說了什麼,錢偉的心思根本不在這裏,現在張先生已經同意自己親政了,接下來就是去找母後,想到這裏,錢偉也就坐不住了,說道:“退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