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大人,皇上這次召我來京師,是為了何事。”風塵仆仆的戚繼光趕到京師,立即拜訪張居正,幾句寒暄之後便開門見山的說道。
看著眼前這位把薊州守得滴水不漏的總兵,張居正到:“恭喜戚將軍了,皇上召將軍回來,是要重用將軍,皇上感覺京營疲軟,想請將軍整頓京營。”
“整頓京營。”
“聽皇上的口氣,對京營很不滿意,想必要花大力氣整頓一番,而且皇上知道你的名氣,便召你回來了。”
“京營是該要整頓了,再這樣下去,朝廷就無可用之兵了。”戚繼光喃喃道。
聲音雖小,張居正還是聽見了:“皇上年紀雖小,卻很有見地,但難免有不足之處,還望將軍以後多多提醒皇上。”在張居正看來,皇上雖小,那日在商談奏疏之事卻一口就說出了自己想言卻不敢言之事,自己雖知其中弊端,可又有什麼辦法呢,隻能盡量人事罷了。
戚繼光終於到京城了,想到馬上要見到曆史上的英雄任務,錢偉有點激動,來到武英殿,馮保通報到:“皇上駕到。”
“臣戚繼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將軍請起。”錢偉上前扶起了戚繼光,“朕早就聽聞將軍英名,如今京營式微,隻能靠將軍來整頓了。”
戚繼光回答道:“不止皇上如何整頓,據微臣所知,幾十年來已數次整頓京營,但收效不大,皇上既有意讓臣經營,臣恐有負皇上所托,故而請皇上明示。”
軍人就是軍人,就是實在啊,錢偉暗想:“將軍認為大明的軍隊如何呢?”
戚繼光一咬牙答道:“多數已經不能打仗,淪為農夫,衛所製名存實亡,九邊之兵尚可一用。”
“那將軍這幾年在薊州鎮,修整防禦,訓練士卒,成效如何?”
“比微臣剛到薊州有所增強,蒙古入侵無法從關口攻入。”
“那將軍認為我大明以後有哪些敵人呢?”
“蒙古。”戚繼光毫不猶豫的答道,西南的土司叛亂隻是小打小鬧,沿海倭寇已經基本肅清,大敵隻有蒙古人。蒙古人給明朝的影響太大了,北部邊境陸續建立的九個軍事重鎮: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綏、寧夏、固原、甘肅,全都是防禦蒙古殘餘勢力的重要戰線,每年花費在其身上的軍費多達二百萬兩。其兵力約占全國兵力的三分之二。如此眾多的兵力和巨大花費,基本上就是為了阻止彪悍的蒙古騎兵。作為一個將軍,其在東南沿海對倭寇主要是攻,而在北方抗擊蒙古隻能依靠城牆和火器防守,卻不能消滅蒙古,根除威脅。
“那我朝與蒙古開戰,勝算幾成?”
“防備是沒有問題,而野戰,不超過兩成。”戚繼光想了一會兒說道:“騎兵彪悍迅捷,來去如風,卻不善攻堅。我軍依靠城牆,利用火炮,取勝幾率就大,但如果是野戰,我軍騎兵不敵蒙古,火器難以獨立運用,加之軍隊的狀態,勝算甚微。”
“那麼說就是沒有希望消滅蒙古了?”錢偉有意問道。
“有,以臣之見,乃是重用火器,用火銃和火炮與之抗衡;同時在陣前設置拒馬器,火銃手分段射擊,騎兵在內策應,如此,諸兵種配合,可不懼蒙古騎兵。”
錢偉想了一下,覺的可行,依照曆史進程來看,現在是處於冷**交替時期,騎兵威力依舊,而火器威力也在逐漸顯示,不過火銃射程較近,如果能發明一種射程較遠的新槍就好了。突然,錢偉腦袋中冒出了線膛槍,米尼彈。如果自己能把這樣東西造出來,步兵就能在同等兵力下抗住騎兵,如果這樣的話,蒙古人之類的根本就不夠看。
“我將京師的軍隊交給戚將軍,將軍隻需先幫我訓練三點,紀律,意誌和組織。”錢偉大膽的開始忽悠戚繼光。
“陛下,說說你的看法。”戚繼光有點疑惑,帶著凝重的問道。
“先說說組織吧,十個普通小兵為一個小旗,五個小旗上麵有一個總旗,總旗上麵有百戶,百戶上麵有千戶,千戶上麵有指揮室,這就是組織,組織亂了,就沒法指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