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自己腦海中許多的機械書籍,錢偉終於想到一個能提高槍管製作效率的辦法:鏜床。一般的鏜床隻是是對已經鑽好的孔進行精加工,減少鏜內的粗糙度。而且自己還有水力驅動的炮筒鏜床的製造方法。隻需要將這鑽頭換成鑽床的鑽頭就能鑽孔了。考慮到早期螺旋鑽頭老是鑽偏,磨損較大,直接選倪誌福的“三尖七刃鑽”鑽頭,這種鑽頭使用性能高,切削壽命長,而且能將加工效率提升三至五倍。
槍管問題解決之後,錢偉的目光又重新回到了槍管的材料上。明朝的槍管的質量問題很嚴重,容易炸膛。工匠地位低下,所以工匠工作積極性不高是一部分原因,不過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槍管本身使用的鐵上。中國冶鐵業長期受到含磷和含硫量過高的困擾。縱觀中國整個礦區。東北地區的鐵礦是貧鐵礦,但是卻是對於明朝來說是最好的煉鐵材料,其含硫、磷量較低;華北地區的鐵礦含鐵量較高,接近富礦的標準,但是其含硫高;中南地區的鐵礦麵臨的同樣的問題,含硫高;華東地區的鐵礦也是含硫和含磷都很高。
那麼,問題出來了。目前明朝大部分的煉鐵是用煤,小部分是用炭。煉出來的生鐵大部分都是硫、磷超標。磷超標造成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鐵器冷脆現象十分嚴重,中國冬天天氣普遍很寒冷。因此問題就出來了,火器炸膛率高。硫含量偏高也可以使鐵變得硬脆,而且硫還可以與鐵化合成熔點低的硫化鐵。
想了許久,解決磷、硫偏高的方法在目前技術條件下無法實現,隻能選擇含磷、硫低的鐵礦。而且采用煤炭煉鐵的話也會使生鐵含硫偏高,隻能采用焦炭煉鐵。焦炭的生產問題倒是簡單。錢偉準備將將各地官營鐵所遷往遼東,反正遼東有那麼大的鞍山鐵礦,以目前的冶煉水平,足夠自己使用。而且自己還知道鞍山大孤山露天鐵礦的位置,開采起來也方便,隻不過要花點銀子罷了,正好自己再給他們設計一套新的高爐煉鐵裝置,直接把炒鐵爐和高爐連接到一起。為了自己軍隊用上較好的兵器,這點錢還是不能省。
造槍的材料,工藝都解決了,不過現在倉庫裏的那些收上來的鐵課和官營鐵礦冶煉出來的鐵怎麼辦。這批鐵根本無從分辨其好壞,肯定不能拿去製造火銃,隻能用作鍛造冷兵器。可是鑄造好之後呢,拿去坑自己的軍隊嗎。想到這,錢偉不禁打了個寒顫。還是讓這批鐵放在那吧,等自己的鞍山鐵礦冶煉出鐵來才讓兵仗局開工。至於其他全國各地的軍器局,錢偉也沒什麼好辦法。哎,也管不著那麼多了,既然都用了這麼久的劣質生鐵,就再忍忍吧!等自己的新鋼鐵廠建成再說。以自己想出的那些辦法,估計鞍山鋼鐵廠的生鐵和熟鐵產量會比現在全國官營鐵所加起來都多,到那時才考慮全國軍隊的武器質量吧。
“皇上,奴才回來了,工部同意了皇上將全國各地的軍器局的火器工匠調往兵仗局。”馮保進來說道。
“嗯。”錢偉隨口應了聲,視線隨即轉移到馮保身上,不由想起曆史對其的評價,這是個頗有爭議的“太監政治家”。他從嘉靖年間入宮,曆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起先因為書法出眾受到明世宗賞識,後又憑證與萬曆的特殊關係(大伴)提督東廠;用一身聰明、通權變達的本事,在大明朝政治舞台混的風生水起。自從萬曆登基以來,馮保也攀上了權力的巔峰。作為一個權勢熏天的大太監,他頗識大體,主動聯手張居正,改變了明朝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惡鬥不斷、內外不睦、虛耗國力的政治格局,使得張居正政令所至,暢通無阻。
而且馮保學識不凡,頗有文人風骨,在好友張居正的規勸與引導下一刻不敢忘記自己的職責。時刻督促著萬曆的進步,萬曆年幼一度醉心書法就是受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