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所謂的“刀器入門”,帶給林艾的也僅僅隻有一個招式——砍。沒錯,就是砍!在許多影視作品中,可見R國人使用刀的情形,都是互拚砍術,或左砍、右砍,或大吼一聲從上至下砍之,以至於R國刀法留給國人的印象都是一個“砍”字,這其實是有理由的。
R國刀術自戰國興盛,從武士之道盛行開始,就發展、弘揚至另一種高度,並不十分遜色於Z國刀法。並且這種自戰爭而起的刀術也有其獨特的刺法,主要有三種形式:側刺法、立刀法以及正握法。三種刀法各有特色,是其中最為突出的刺法——這卻說明其並不隻有砍術。
至於Z國刀法和R國刀法的比較,個人覺得差就差在一個“砍”字上。在許多刀劍之道盛行的國度中,實際隻有R國是雙手握刀的,而這種雙手握刀的傳統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朔到此國的早期神話傳說中,某神以十指握刀,貫其全身之力將敵對之神斬為三段。因雙手握刀可以使砍這一動作賦予更強大的力量,從而造成一擊必殺或是重大打擊的效果,由此看似乎也無可非議,然而在另一角度上看,這也是此國刀術的一個重大弱點。當一人雙手握刀時,肋下就露出了空擋,而當此人行使此國慣用之砍術的時候,雙手將刀高舉過頭頂,運其腰腹肌肉之力,傾盡全身劈砍橫掃,意圖重傷對手於腰腹之際,這時,他的肋下和手臂都成為了致命破綻;如果此刻對麵敵手是一個Z國人,即可閃身躲開同時以刀身格開對手之刀,然後伺其空門單刀直入腰部猛砍。
Z國的應對是如此,更別提其他西洋劍術之流,冷兵器年代西方國度訓練士兵之時便有耳提麵命,不可一味劈砍,而是要掌握刺法,隻要刺入幾英寸即可致死,而不必辛苦劈砍又有喪命危險。
所以,R國的劍道——也就是刀法,其實是有著嚴重不足的。當然,這一點與其國所在地理環境、語言文字、宗教神話、社會心理、傳統道德、生活方式、思維特征等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是短時間內無可更改的民族精神之決意,也沒什麼可批判的。
咳咳,這個隻是結合各方資料的個人愚見,請勿必不要太過當真,造成什麼誤會就不好了。
言歸正傳,林艾因為所得的是R國刀,所以技能“刀器入門”所授入門刀術也是R國的精粹——“砍”術。“左右踴躍,奇詐詭異”,這正是古代學者對R國砍術的一個總結。換句話說,“砍”也不是像人們想象中那樣大吼一聲然後不管三七二十一砍下去就可以的,反而有許多的技巧經驗之說,這一點在技能生效中自然也有體現,此刻林艾就處於消化那些被灌輸的經驗記憶的過程。
林艾將刀鞘束在自己身上之後,就想拔刀出鞘,嚐試一下自己剛才得到的記憶。他右手握上了刀柄,正要用力,卻忽然一愣。這一愣,正是因為他通過握刀的動作感受到了一些不同的信息。從手心緩緩沁入的絲絲涼意,心底湧現的輕微灼熱感,正是傳輸記憶時的一些征兆。但此刻卻不是記憶傳輸,而是一種難以形容的精神接觸,仿佛某些小說中描寫的“心照不宣”、“心心相印”的精神震蕩之法,特殊的精神頻率的共鳴,讓他不由自主地就明白了一些東西。若總結一下,大概就是十二個大字——“刀出鞘必見血,敵不亡我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