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50年代——我剛剛講美國是一個經濟非常發達,可是又非常保守的國家。這話怎麼說?舉個例子,國民黨逃到台灣以前,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那時候先是抗日戰爭,接著是內戰,國民黨跟共產黨打得不可開交——當然,最後國民黨落敗跑到台灣。那時候美國輿論界就在討論“wholostChina(是誰丟掉中國的)”。好像中國本來就是美國口中的一塊肉,結果被人家搶走了。他們在討論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了。那時候美國社會是一個非常保守、強烈反共的社會,如果你了解美國史你就知道,麥卡錫時代,許多娛樂界的,包括電視界的、電影界的、傳播界的、報界的,好多媒體工作者慘遭迫害,甚至因為參加共產黨被判死刑。好多人失業、跳樓、自殺,家破人亡的非常非常多。那個時期可以說是美國政治的黑暗時期。
那麼在這個非常保守的社會中,其實美國的年輕人,他們的社會、家庭、學校對他們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非常嚴格的。所以剛才我們聽的那些歌,許多和弦在裏麵。除了樂隊主唱之外,這個和弦常常就是幾個人,他們的衣著都是非常整齊的,打領帶,穿著整整齊齊的西裝,胡子、發型都要很整齊,在台上的台風、動作都是一致的。這使我想起2001年春節聯歡晚會——看了沒有——有四個胖子唱那個《康定情歌》,他們那個動作、他們那個和弦,哎喲!那個真叫絕呀!對中國的音樂做了新的詮釋。其中還有一些打擊樂的樂器呀,表現得都非常好。
美國在那個年代是非常保守的,把搖滾樂當做靡靡之音。年輕人哪管這些,因為年輕人需要屬於他們自己的音樂,老一輩的白人有他們可以聽的音樂,年輕的白人聽什麼?沒有!叫他們去聽黑人的音樂嘛,他們又不願意。這是一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的國家。那個年代,我記得1957年之前,黑人到飲水渠喝水,白人喝的水,黑人是不能喝的。黑人想進白人的學校也是不可以的,完全是分開的。直到社會革命之後,才允許黑人白人一起。直到今天也是這樣,到今天也特別明顯。
在音樂上,黑人有自己的音樂,也很少聽白人的。所以我現在想告訴你們一個問題,影響搖滾樂的,除了起先我講的pop音樂之外,一個最重要的影響白人搖滾樂的因素是什麼?是節奏藍調(rhythm&blues)。blues,藍色的,我記得大陸翻譯成布魯斯,應該叫藍調,因為藍調以憂鬱取勝,所以節奏藍調這樣的翻譯是比較恰當的。這是黑人音樂。
那麼節奏藍調怎麼來的呢?大家知道美國的黑人,早期到美洲的都是黑奴吧,後來慢慢到解放以後,黑人當然是社會最底層的人。非洲很多的黑人是怎麼進入美國的?當時出入境管理不是那麼嚴格,隻要能夠上岸就行了。新奧爾良這個港口事實上是當時最大的港口,歐洲、亞洲、非洲各地、古巴、拉丁美洲的人都從新奧爾良這個地方進去。但是這些移民,特別是黑人,他們在城市裏麵幹什麼呢?他們都是替歐洲來的白人做傭人、做工人。你們可能也看過這方麵的紀錄片,黑人在那個年代是社會最下層的,他們從奴隸的身份,一直到社會解放了,仍是最底層的身份,他們的生活是很苦悶的,他們的生命是沒有什麼目標的。天主教、基督教都是歐洲的白人帶來的宗教,同時帶來的還有社交舞啊、音樂啊、交響樂啊,等等。黑人就經常參加唱詩班,尋求精神方麵的寄托。我們大家好像都有這個感覺——黑人的歌好像唱得特別好,黑人舞跳得特別美,這跟他們過去的背景是有絕對關係的。他們來自非洲,非洲那種原始部落,一切都可以用原始來形容,包括他們的舞蹈——他們唱歌都是喊出來的——這些慢慢都融合到唱詩班裏,就出現了具有他們特色的黑人的節奏藍調。
我們大家都知道爵士樂,爵士樂也是從新奧爾良這裏開始慢慢傳播開來的。所以說黑人是歌唱得最好的藝術家,最好的舞蹈家。其實,有這樣一個社會背景,從宗教裏麵、從唱歌裏麵去尋求他們最深的解脫。
在給大家介紹黑人音樂以前,我還要給大家介紹幾首白人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