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各地百姓流離失所,若長此以往,恐怕會釀成大禍。”
大將軍何進也跟著站了出來,他身著將軍鎧甲,聲音帶著幾分憂慮。
“陛下,近幾年天災不斷,百姓生靈塗炭,朝廷派發的救濟糧大多被官吏克扣,百姓到手十不存一。
如今張角起義,非但南陽不穩,各地民眾也已有起義之兆。臣以為,必須盡快推行體製改革的同時將叛亂迅速平定。”
劉辯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思考,隨即問道:“何將軍此言有理。若要平息叛亂,必然要派出能人。何將軍心中是否有人選?”
眾人默然,氣氛凝滯。
張讓的聲音打破了寂靜,眼中透著一抹深意:“陛下,若論平叛,西涼董卓倒是可擔當此重任。”
聽到張讓推舉董卓後,何進頓時出言阻止道:“董卓此人性格凶悍,若啟用此人平叛,恐怕會養虎為患。”
張讓玩味的看向何進開口道:
“何將軍,董卓此人雖然剛愎自用,但若要速戰速決,正是適合的人選。你若不願,不如你親自去平叛如何?”
這句話一出,朝堂上頓時掀起了一陣竊笑。
何進的臉色微微一變,卻未開口反駁。
劉辯坐在龍椅上目光掃視全場。
“既然如此,那就擬旨傳董卓率軍進京。”
當這話一落,朝堂上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凝重。
張讓輕輕低頭,恭敬地回應:“遵命,陛下。”
底下的官員們看著劉辯的神情,心知再無異議可言。
於是紛紛出列行禮道:“陛下聖明!”
見到無人再敢提出異議,張讓低頭微微施了一禮。
他略帶提醒地說道:“陛下,朝議已畢,恭請下朝。”
劉辯神情一怔,稍作停頓,最終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朕的旨意辦吧,退朝!”
....
幾日後,一匹疾馳的馬車進入了西涼。
此時的董卓正於後院與一名小妾耳鬢廝磨。
忽然聽見外院的腳步聲急促響起,隨即轉頭對著一旁的侍衛命令道:“發生什麼事了?給我去看看。”
侍衛應聲離去,匆匆走向前院。
不一會兒,一名身著華服的宮廷太監踏入了院中,手中捧著一卷聖旨。
董卓見到宮中太監的身影後,心中一凜。
急忙從床榻上起身,連忙快步走出院外。
“王公公,這麼遠的路程,辛苦您了。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董卓小心翼翼地問道。
王公公沒有回應董卓的客氣話語,隻冷冷地掃了他一眼,語氣嚴肅。
“董卓,接旨。”
話音未落,院中的侍衛與家仆們紛紛跪倒在地,靜靜等待著聖旨的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現今境內,流寇四起,百姓民不聊生,流離失所。左中郎將皇甫嵩在討伐黃巾軍時英勇犧牲,朕深感痛惜。如今國家危難,舉國上下多有叛亂之兆。朕深知西涼董卓仁義忠信,特派人前來,命愛卿率軍平叛,力挽狂瀾,欽此。”
聖旨中的每一個字都如重錘擊打在董卓的心頭。
誠然這次的聖旨對他而言是一個機會。
他雖然遠在西涼,但對於黃巾軍叛亂的事情也有所耳聞。
朝廷中那麼多兵馬都不出動,唯獨讓遠在邊關的自己前去平叛。
難道是朝中的某些人想借勢削去自己的兵權?
但王公公並未給董卓太多時間思考。
“董卓,還不接旨?”
董卓猛然回神,急忙俯身跪拜,權衡再三,最終還是低聲應道:“臣董卓,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