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古邑名天下,
神龍道祖刻石崖;
寒同秋韻今勝昔,
旅遊名片涵文化。
天地繡成紅葉錦,
山林養出人間花;
獵獵丹楓迎賓來,
朵朵赤誠向壯大。
2011.11於寒同山
拾荒者
2011年10月30日,萊州市寒同山楓葉文化節。萊州作協組織一批作者約20餘人登山賞楓,采風創作。作者王俊豪等人在上山和下山途中,自帶塑料袋,將遊人丟棄的垃圾撿起來,帶下山。為潔淨環境、保護山林默默地奉獻。行動不大卻代表了一種精神風貌,可敬可佩,以詩讚之。
登山賞紅葉,
同行揀荒人;
采風寄愛願,
義務潔楓林。
隨手撿垃圾,
懷擁公益心;
保護生態美,
學習俊豪君。
2011.11於寒同山
寒山商販
在寒同山前、資聖寺外,有許多小商販,他們或打地鋪,或擺貨架,或在簡易房裏經營各種食品、用具,更多是一些香蠟紙錢等供奉用品,雖然方便了遊客,但管理無序,叫賣混亂,還有待規劃規範,有序經營。
寺前山路多商販,
雜物瓜果擺地攤;
更有佛道供奉品,
紙燭香火隨人願。
店鋪待建暫無序,
交易買賣互講錢;
莫讓此景傷風化,
唯願他日善規範。
2011.11於寒同山
金秋慶典
2011年10月30日,萊州市文廣新局、旅遊局、柞村鎮政府聯手舉辦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寒同山楓葉文化節”慶典活動。此舉拉開了寒同山旅遊開發和文化打造的序幕,起到了造勢和助推作用。是日,參加當日慶典活動,在主席台上有感而發。
高台彩棚浮球飄,
華幅拱門響鼓角;
楓葉文化十年會,
金秋慶典唱紅姣。
2011.11於寒同山
柿子熟了
寒同山南坡的田邊溝崖上,生長著很多柿樹。時至深秋,柿葉落盡,紅色的柿子高掛在枝頭上,如滿天繁星,格外美麗壯觀。
每到深秋分外嬌,
枯葉落盡金柿傲;
爭得春夏光與露,
呈獻碩果枝上笑。
2011.11於吾意齋
山前合影
2011年10月30日,萊州作協組織作家登寒同山采風,集合於寒同山前、資聖寺外。高擎“萊州作協寒同秋韻.最美萊州文學采風團”橫幅旗標,合影留念。詩為記。
寒同山下禪寺前,
攜友彙聚握手歡;
隊列標旗拍合影,
紅楓詩文競比豔。
2011.11於吾意齋
流丹溢彩
深秋的寒同山上,滿山紅遍,層林盡染,楓樹紅葉與青鬆、黃櫨、洋槐等花木相間,瑰麗斑斕,流丹溢彩,風光燦爛。
寒同染秋韻,
流丹溢華彩;
山林斑斕姣,
楓葉彙花海。
仙境增活力,
神洞觀景台;
天造妙佳處,
人間演真愛。
2011.11於吾意齋
畫境無邊
寒同山水,美豔如畫,有多少筆墨丹青也寫不盡畫不完這一山秀色。麵對這萬畝楓林,萬種楓情。人們的心境無邊,畫境無邊。
一山秀色一水源,
畫境無邊畫楓顏;
尋覓知音尋知己,
紅葉有緣人如願。
2011.11於寒同山
紅黃結緣
在金秋的寒同山上,最出眼的色彩是金黃與火紅,黃櫨、銀杏葉的金黃,丹楓樹葉的火紅,共同構成了寒同山的風景線。
斑斕山水七彩融,
寒山金黃伴火紅;
美色結緣織錦繡,
絢爛風景收眼中。
2011.11於吾意齋
做客寒同山下
26日上午,攜萊州市作協曲京溪、任強再赴寒同山采風。登山前,先應周文勳先生之邀赴寒同山南大台頭村,經村委組織了10餘耆老座談,采風神山聖水,收集素材,充實《寒同神韻》詩文集。中午,周文勳家宴,村委主任毛安良等座陪。宴中,為主人激情感動,詩興勃發,吟之留念。
寒同仙境美名傳,
中華源流古今演;
聖水神山風光地,
連綿九峰繞龍灣。
今朝邀盞話開發,
錦繡楓紅耀斑斕;
旅遊文化振聲色,
並肩攜手向明天。
2011.11於寒同山下
贈書
在召開采風會期間,為大台頭與會者幹部群眾贈送了自己的作品,萊州作家協會會刊《萊州灣》文學雜誌、《萊州企業》雜誌和我的作品《開卷有益》養生保健叢書、《山魂海魄鄉韻》等書和光盤約百冊多。
采風會議得真言,
可助日後寫詩篇;
贈書百冊饗鄉親,
文化交流促發展。
2011.11於寒同山
楓葉似火
楓樹葉為什麼能紅?為什麼那麼熱烈?不畏霜寒,霜愈重而色愈濃?這是是有其自然科學道理的。詩兩首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