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1 / 3)

曾寫過電視散文《寒同秋韻》,其結尾句:“人若有情物有情,寄思楓葉秋韻濃。你若想體味其中的感悟,那就到寒同山來吧,麵對楓葉,用眼睛和心靈與她溝通,你一定會找到自己的知音。”今日又登寒同山,再覓知音,寫下對紅葉的思念,寫下紅葉對人間的深情,欲寫下天地間的絢麗和美好。

登臨寒山覓知音,

絢韻生情動心魂;

滿目紅葉湧愛意,

有緣牽手語自聞。

2011.11.3於吾意齋

楓葉與人生

楓樹生長於山坡溝壑,野嶺荒野,卻能不畏艱辛,笑傲霜寒,獨有紅心赤膽,將美麗呈獻在天地,將精神傳遞給人間。我們是否也能像楓葉這樣,不循盲從,不懼霜冷,不畏境艱,不求浮華;耐修本性,笑對世俗而超然獨秀,彰然特色,追求輝煌,將一片赤誠奉獻在天地之間呢?

出生山野不畏艱,

老根深紮岩縫鑽;

柔姿鐵杆天地證,

奮將心力壯樹冠。

崢嶸歲月曆風雨,

納蘊光合經霜寒;

金秋豐韻紅贏人,

誰似丹楓傲骨堅。

2011.11.5於吾意齋

心願

寒同山乃道家修煉聖境,道教文化發祥地之一,建有神洞仙府;山前建有資聖禪寺,因而又成為佛道勝地,香火盛燃。山前沃野,五穀果蔬豐盈;山村民居,綠樹繞映,炊煙飄淡,山水人家。臨疃水庫環繞,清流小船,似月光寶鏡,山青水秀,乃風水吉地。更有金秋紅楓,層林盡染,錦繡華寶。古有唐代杜牧寫下《山行》詩作名句,寒同山之美當名聞天下。願此方勝跡能有人投資開發,傳承曆史文化,創新現代旅遊,將此處變為一處旅遊養生配套與居住療養為一體的娛樂、休閑、觀光樂園而造福人間,讓更多的人來分享這裏的美好。

寒山楓葉美畫卷,

山行佳句天下傳;

誰來妝點錦繡地,

更將勝跡變遊園。

2011.11.5於吾意齋

注:相傳,唐代大詩人曾來遊曆萊州市的寒同山,寫下了千古名句《山行》

詩一首。

登山寫楓有感

10月30日,參加萊州市“寒同山楓葉文化節”以後,萌生了要寫一本詩歌、散文配畫專集的想法。為進一步掌握素材,於2011年11月6日中午,攜帶相機,駕車再登寒同山。正值雨後北風,天清氣爽,白雲飄動,以詩記下此時的心情。

為寫紅葉赴寒同,

登山涉林步石徑;

尋覓知音曾相識,

新枝姣容招手迎。

2011.11.6於吾意齋

方寸證紅顏

寒同山林賞紅葉,拍照留念證紅顏。為積累素材,再次登山拍照,別有一番用心。自山下取景,遠拍近照,將楓葉之姿,紅葉之容,在不同角度留下豐富資料。為以後創作而啟發靈感、選用圖片做準備,收獲頗豐,印記難得。

寒同密林草徑稀,

方寸注情攝美麗;

柔麵輕搖綻笑容,

茁杆豐姿展秀儀。

坐頂洞府崖上樹,

依坡寺廟山下旗;

萬種楓情眼底收,

紅葉蘊涵手中筆。

2011.11.6於吾意齋

楓葉是碩果

楓樹紅葉是楓樹一生的積累,一生的花朵,一生的碩果,一生的輝煌,一生的寄托;而楓樹所形成的一生的特質特性是年年生發,歲歲呈現。因而是人們對好年年的思念,歲歲的期盼,也給予美麗一生無限讚揚;她的碩果又是天地自然中金秋的錦繡,金秋的華彩,金秋的放歌,金秋的抒懷。

丹楓生葉神通大,

能將綠顏變奇葩;

轟轟烈烈染秋韻,

紅紅豔豔碩果花。

2011.11於寒同山

吟詩品茶在農家

2010年10月30日參加楓葉文化節後,做客農家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