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風言如刀(1 / 2)

重生之王爺的奮鬥5200

為了阻止宋軍大規模攻城,仆散忠義建議在城前修建矮牆,這些矮牆彎曲狹隘,僅能通行二、三人,完顏亶批準實施。在實戰中矮牆確實能夠阻止宋軍大規模。大空間的對城門進行攻擊,但問題在於這些矮牆同時也給金國方麵帶來了麻煩。但防禦並不意味著完全被動死守,金軍有時候也會搞些夜襲行動,但有了這些矮牆、壕溝,這就難了,大家也隻能死守了。

不過完顏亶沒有因此而想放棄,尤其是麵對宋軍的炮火他們反擊乏力,難以阻止其發射,大家都想發動夜襲搞掉宋軍的火炮陣地。他琢磨著既然無法越過矮牆突破,那麼我們可以從地下通行。於是他下令重金招募死士千餘人,從城下挖掘地道而出,準備利用此潛行到宋軍陣地前,突然對炮隊發起襲擊,摧毀火炮殺傷炮兵。

眾將士對皇帝的計策還是首肯的,但在實施中大家對皇帝的指揮能力表示無語。搞偷襲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要悄悄的進行打槍的不要,一定要極力隱藏自己的意圖和行蹤。可從未指揮過哪怕一場小規模戰鬥的完顏亶要求親自上陣以鼓舞士氣,當然讓皇帝鑽地道是不可能的,而是作為指揮員參戰。

此戰完顏亶盡展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唯恐那些敢死隊員缺乏指揮,號令不通而導致行動失敗,他令在城樓之上點起紅紙燈籠,要求敢死隊員們按照燈籠的指揮行動。別說這個時代沒有夜視儀,完顏亶也沒有長著一雙可以穿透黑暗的慧眼,他如何能在夜晚中看到幾百步之外的情形,那也隻能靠拍腦門想象著前邊的情況,想當然的發出號令。

凡是當兵的都明白指揮作戰,白rì以旗號為令。夜晚以燈籠為號。會寧城樓之上突然有紅燈閃爍、搖擺,別說宋軍中那些老將,就是稍有經驗的士兵都會發現其中的詭異。自作聰明的完顏亶在趙禮、高寵這樣的老將麵前更是嫩的很,他們立刻意識到金軍這是在搞大行動。當然會提高警惕。

結果由金國皇帝指揮的這場戰鬥不言自明,千餘人的敢死隊員主動暴露行蹤,如飛蛾撲火般的衝向宋軍,早有準備的宋軍當然也不吝嗇子彈,一頓痛擊下將夜襲的金軍盡數殲滅,突襲行動宣告失敗。不過宋軍眾將很謙虛,紛紛表示應將首功記在完顏亶頭上,要是沒有他城樓上紅紙燈籠的提醒怎麼能打得如此痛快。又輕易取得勝利……

突襲失敗了,但完顏亶依然不打算放棄自己的指揮權,這次他計劃不再武鬥改成文鬥。想著宋軍打到這裏,收降了完顏雍和撒離喝十數萬人馬,按照慣例這些降軍定會被當做炮灰或是苦力隨軍征戰,他便決定先策反這些戰俘們。可城池被圍得水泄不通,出城去做工作是不大可能的。

如何策反呢?這當然難不到‘足智多謀’的完顏亶,他自幼受漢文化的熏陶,自然知道‘紙鳶傳書’的典故。其命人製作了大量的紙鳶,然後將策反文書放置於其上。下令在城頭放飛,希望紙鳶能夠飛到宋軍軍營之中,被那些昔rì的金國將士們撿到後明白自己的苦心。重新反正歸國。

隻要風力足夠,風向倒是無所謂,反正四周都是宋軍營盤,所以紙鳶飛到宋營是肯定的,但效果就不大好說了。因為金軍降兵都被皇帝派到遼東去打契丹人了,攻城的隊伍中是有女真人,但是為數不多,即便都回去了也湊不夠一個千人隊。再者文書是以女真文字寫的,對於這小語種。大宋人認識的人還真不多,根本不知所雲。不是順手扔掉,就是成了引火之物。

皇帝的退敵之策搞得朝野上下是哭笑不得。也讓完顏亶自己沮喪不已,已經被搞得極端悲催的他對指揮作戰也不再熱心,而城中現在又出現了危機。圍城之初為了能長期堅守,城中曾實施‘括栗’之策,隻是因為執行者不利導致民怨,是他不得不停止征繳餘糧,還開倉放糧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此時宋軍圍城已有二十餘rì,不但沒有退兵之意,反而攻城不止,恰在此時城中風言又起,稱城中存糧不足,也隻夠圍城月餘,現在行將告罄。這下引起了百姓的恐慌,紛紛搶購糧食,以致糧價飛漲,鬥米達兩貫之多,連帶著其它生活用品都跟著漲價,以致士紳之家都難以應付,而那些平常之家更吃不起。這導致城中民心不穩,為了點糧食不惜刀槍相見。

但此波未平,一波又起。完顏亶接到密報稱兀術有不臣之心,並頻頻與宋朝方麵聯絡。他聞知是大驚失sè,四叔權傾朝野,把持著軍政大權,若是想篡位可謂輕而易舉。起初他還是不大相信,畢竟兀術想要當皇帝,早就可以將他廢黜,又何必等到現在將要亡國的這一刻。但事情都怕琢磨,尤其是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