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失守,紇石烈誌寧戰死,仆散忠義重傷,完顏亶終於意識到金國的敗局已無法挽回,可當他想要再次出走時發現沒有了Kěnéng。金軍最後的精銳幾乎已消耗在守城戰中,再沒有實力突破宋軍日益嚴密的包圍圈,隻有投降和死節兩條路可走。次日,完顏亶召開大朝會商議如何應對當前形勢,而百官沉默不語,皆無主意。大家明白金國已經到了上窮水盡的地步,現在不過是苟延殘喘,活一天算一天吧。
可有人卻不這麼認為,完顏可喜卻發現實現自己夢想機會到了。他自幼有大誌。希望有一天能登上帝位,可是他老爹不爭氣是個後娘養的,又沒有什麼本事,隻能做個閑散王爺。而沒有靠山的他成年後被送到遼東偏遠之地去征討五國部,他以為自己的才華將被埋沒,要終老於這窮山僻壤。再無出人頭地的機會。
而沒想到在可喜心灰意冷之際,宋軍大舉北伐兵臨京師城下時。皇帝發布勤王詔令,這讓他看到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因此可喜不惜代價傾盡自己所有前去勤王就希望能抓住這個天上掉下的餡餅。路上雖然吃了不少苦,死了不少人,但當他進城後受到皇帝封賞時覺得一切都值得。
作為外來戶,可喜起初想低調一些,可隨後卻因為有關太師兀術的風言又將他推上了風頭浪尖,皇帝為了對付太師極力拉攏他,使他掌控了軍權。但他此時十分清醒,自己在京中根基太淺,手中真正掌控的實力隻是那幾千從速頻路帶來的虎豹軍。所以可以沒有妄動,隻是靜觀整個事態的變化,局勢的進展,不過可喜也從皇帝的種種作為中發現了其昏庸無能。
隨後局勢的發展讓可喜發現自己有能力,也有機會去改變自己和大金國的命運。首先最讓人恐懼的太師兀術在內外的詛咒聲中死去,看似平靜的朝堂其實已是暗流湧動,誰都在尋找新的靠山,而新貴可喜自然成了首選目標,不少人開始主動上門表忠心,於是他不露聲色的照單全收。而接下來的一場意外衝突使仆散忠義重傷,使可喜搬掉了擋在其上升之路前的最大絆腳石,誌寧的戰死又得以成為軍隊的實際掌控者。
機會既然出現了,當然要去牢牢把握!在大朝會之後,可喜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他決定動手,實現自己的夢想。又是一個月朗星稀,寒風刺骨的夜晚,可喜調動虎豹軍控製了宮城,又親領一隊人馬隻撲相府先將左相張浩一家殺了個幹淨。隨後就是太保宗敏、太傅宗雄,甚至連已死的太師兀術家人也沒放過。
會寧城中再次經曆一場內訌和流血,皇帝被囚禁於五雲樓,丞相被殺,其下百官凡是可喜認為對自己有威脅者全部除掉,天明時其已經控製了會寧南城和皇城,掌控了朝廷。隨後可喜威逼完顏亶下旨讓其監國,他自封為遼王,太師、太保、太傅三公於一身,身兼左相、內外都統軍,出入乘禦輦,稱其妻為妃,父親宗強為大宗正,弟弟完顏爽為右相兼領會寧府尹。
當然有功之臣可喜也不會忘記,皆有封賞,以致出入連虎豹軍中的小小百夫長都被封為左右衛將軍可有登堂入室,獨攬大權的可喜其囂張跋扈之迅猛勢頭直追當年的兀術。麵對城中突然發生的流血衝突,已經習慣了的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們似乎已經麻木不仁了,並沒有表現出過於的關心,現在城中樹皮,草根都吃幹淨了,眼看都要餓死了,誰還管他是誰掌權,聽天由命吧。大家似乎將自己的命運都交給了可喜!
可喜如願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可他也明白自己手中就剩下一把臭牌了,憑著半拉會寧城、兩萬殘軍,一群樹皮、草根都快沒得吃的百姓無論如何也翻不了盤了,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全麵接受南朝提出的條件,賠款、割地、稱臣。
數日後,完顏可喜服禦衣率儀衛出城求見大宋皇帝,曆史上戲劇性的一幕在二十年後再次上演,隻不過當事人換了個兒,轉變成了金國和大宋,在不同的人物身上上演了,真可謂報應不爽!趙檉自然愉快的接受了完顏可喜的請降,否則下邊的戲還怎麼看,而可喜也不負所望,馬上粉墨登場進入了Jués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