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餘幹城攻防戰(1 / 2)

餘幹城四麵環山,餘幹城位於平地的近乎中央的位置。此時的餘幹城戰鼓雷鳴殺聲震天,戰火到了最炙熱的時候,南越王林士弘的六萬軍隊將餘幹城圍的水泄不通。

南越軍圍住餘幹城四麵攻打,每一波次的攻擊都是數千人往上攻連番不斷,整個餘幹城殺聲震天,南越軍與驍果軍一攻一守雙方殊死搏鬥,戰況好不慘烈。

餘幹城西的一處高坡上,南越王林士弘滿臉的疲憊注視著攻城的戰況,身邊站立著崔紀秀和其他一些手下。

南越軍架著雲梯攻城,城牆上滾木礌石不斷地砸下來,士兵紛紛摔落下城牆。一批人倒下去,後麵的頭領嗬斥著讓下一輪繼續往上攻。

也有人僥幸地爬上了城牆,卻被城牆上的驍果軍一頓刀槍劍戟給殺的或死或翻滾下城牆摔死。

攻城戰相當殘酷,南越軍簡直就是拿士兵的命往上填。

按照原曆史的軌跡,現在的林士弘已經建國當了皇帝,國號楚,建年號太平。同時,現在這個階段應該擁有九江、臨川、廬陵、南康、宜春等郡。各地豪傑競相殺死隋朝的郡守縣令,以整個郡縣來響應林士弘。其地域北自九江、南到番禺的廣大地域都為林士弘所據有。

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一切都變了,眼前這個僅有三千多殘兵的驍果軍都沒有拿下來,讓林士弘無比頭疼。

當然,也不是沒有投奔林士弘的勢力,南部有些郡縣已經有一部分開始殺官造反投奔林士弘,隻是要比原來少一些而已。一些人想造反卻有些猶豫,他們需要繼續觀望,到底是林士弘占上風還是驍果軍的官軍成功擊敗林士弘。

嚴格地說,林士弘與辛雷的驍果軍之間的戰爭結果,決定著江南局勢的走勢。官軍若是很強大,一些膽小的人恐怕會偃旗息鼓。林士弘做大,那些人的膽子會大起來,殺官當投名狀投奔林士弘。

而此時,嶽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帥鄭文秀、許玄徹、萬讚、徐德基、郭華,沔州人張繡已經開始密謀反隋了。

與前世一樣,眾人欲推舉董景珍為首領,董景珍說:“我素來寒微,雖假借名號,也怕不能服眾。羅川縣令蕭銑,是梁朝皇帝後代,寬仁大度,有梁武帝遺風。況且我聽說帝王興起,必有符命。隋朝冠帶盡稱‘起梁’,這是蕭氏中興的征兆。現在推他為主,以應天順人,不更好嗎?”

眾人接受了董景珍的推薦,派人聯絡蕭銑。

蕭銑收到信後,給董景珍的回信中說:“我先君侍奉隋朝,職貢毫無缺失,而隋人竟貪我土地,滅我宗社,我因此痛心疾首,想洗雪這個恥辱。如今上天誘導各位,降心從事,將重續梁朝統治,以求福佑於先帝,我怎敢不糾集勉勵士眾以隨公之後呢?”

此時,無論是蕭銑還是董景珍等都開始募兵,準備起兵反隋。

看著斜陽緩慢地西下,又是一天的時間要過去了,眼前的餘幹城依然固若金湯。六萬大軍攻擊一個小城,十多天還沒有拿下,簡直就像一塊石頭一樣難啃。林士弘的軍隊雖然輪番攻擊,可城內的驍果軍異常頑強,打退了林士弘軍隊的每一次進攻。

餘幹城就像一根釘子一樣牢牢地釘在這裏,讓林士弘很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