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與企業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也稱公司財務,或稱公司理財、公司金融。對於理財而言,它普遍存在於國家(政府)、金融企業、非金融企業(廠商)、事業機構、家庭(個人)的組織之中,這些組織既是市場活動的主體,也是經濟利益的主體。
就國家(政府)理財主體而言,主要活動是在市場上通過經濟杠杆和經濟政策,保持市場平衡,促進經濟結構優化;通過製定有關法律和法規,維持市場秩序,保證市場機製正常發揮;通過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係,保持社會秩序穩定,保證經濟持續發展。同時,國家(政府)在進行經濟活動時,無不滲透其理財活動的同步運行,在這一層次的理財活動我們稱之為財政(政府理財),例如稅收政策、財政預算都是財政的主要內容。
就金融企業理財主體而言,主要活動是金融企業在金融市場上,進行融通資金、開展信用活動,以謀取金融利潤,因此金融主體,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行業在進行上述金融活動時,也必然伴隨其理財活動,這一層次的理財活動我們稱之為財金(金融理財),例如存貸款活動、同業資金拆借、貨幣彙兌等活動是其理財的主要內容。
就工商企業理財主體而言,主要活動是根據市場的需求組織生產和經營,以追求市場活動的效益最大化,同時根據企業生產和經營的需要籌集資金、運用資金並對資金收益進行科學分配,它組成的理財活動我們稱之為財務。本書將立足於工商企業這一財務主體,對其財務管理的基本問題,如財務管理內容、理財方法進行係統的闡述。下麵就企業財務管理這一經濟範疇,給出邏輯分析。
(一)企業;
“企業是一種贏利性的組織”,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為了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和財富,人們需要把各種生產要素組織在一起,以提高勞動效率,必須從一家一戶的手工業作坊式生產整合成工廠式的組織形式,再進而發展為現代企業製度下的公司製組織形式。
我們所說的現代企業,就是按照現代企業製度安排下的公司,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從現代企業的含義上來說,它是從事生產、流通和其他服務性經濟活動,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主體。其基本特征是:
1.現代企業有獨立的法人地位和法人財產。
2.現代企業通過市場並按照市場機製組織生產和經營,籌措資金,以實現市場利益的最大化。
3.現代企業在產權關係明晰時,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出資者按投入企業的資本份額享有所有者權益,經營者根據授予的權限獨立開展供、產、銷活動,對企業的人、財、物各生產要素進行有效配置。
而公司製則是最能體現上述現代企業製度的基本特征的組織形式。企業製度如同國家製度一樣,它要用一定的組織機構加以相互製約、相互補充實現預期目標。例如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下的立法機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大常委會,現代企業製度對應的就有股東大會和董事會;行政機構負責人是國務院總理,而現代企業製度對應的則是總經理負責製;司法機構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檢察院,現代企業製度對應的就是監事會。由此可見,現代企業製度形成的這種相互製約和相互補充的體製結構,隻有通過公司製的形式才能得到充分表現。本書將就一般性企業的財務管理進行闡述,並對現代企業製度下的公司財務管理給予必要的傾斜。
由於企業,特別是現代企業(公司)是通過一係列合同關係,將不同的利益集團組織在一起的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因此也是各種契約關係的集合。每一利益集團由於其角色不同,在企業中擁有不同的權利和利益。投資者要得到投資效益,債權者要收回本金並得到資金收益,經營者要得到管理報酬和獎勵,勞動者要取得勞動報酬和相應福利,材料供應者要取得銷售收入,消費者要得到所需求的商品和滿意的服務,政府由於其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而取得稅收。這樣也就會使得不同的利益集團對企業生產經營的運行加以參與和幹預,沒有所有者投入的資本金,企業就無從開辦;離開債權人對企業追加資金的必要補充,企業資金就有可能周轉困難;沒有經營者的管理,企業運行就會雜亂無章,缺少有效組織;沒有企業勞動者的參與,就無從談起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沒有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宏觀調控,企業就無法在市場上得以進行公平競爭。這樣企業中不同利益集團組成的關係(也即財務關係)表現為兩個方麵:
1.每一個利益集團都希望企業的經營活動取得成功,具有把企業搞好、把企業經營的“蛋糕”做得好一點的願望。因為隻有企業經營取得成功,各自的利益才能得以實現。如果企業經營失敗,遭受損失的不僅是投資者,還包括管理者、勞動者、債權者以及政府。這種與企業利益相互依賴、互相支撐的一麵體現了各利益集團相互合作的一麵。
2.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各利益集團的利益不同,在他們共享企業收益這塊“蛋糕”時,還存在分割大小的問題,存在利益此消彼長的相互對抗的一麵。
因此,如何化解對抗,使各利益集團通過妥協增進合作,需要通過相互間的討價還價,簽訂合同契約,保證基本利益的實現。因此,上述利益集團形成的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財務關係),既是企業運行的條件,也是如何協調財務關係的中心內容。
(二)財務;
財務包括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兩個方麵的內容。一般認為企業財務是指企業在生產運動中的資金運動(即財務活動)及其所體現的經濟關係(財務關係)。
1.企業財務活動。在講述財務活動時,由於工業企業表現的財務活動更具一般性和完整性,因此以工業企業作為各種企業形式的一般代表。工業企業組織其再生產活動,必然伴隨資金運動過程,而資金運動過程則體現財務活動。工業企業再生產過程的供、產、銷活動,必須首先籌措資金(貨幣資金);再購買勞動資料和原材料,形成儲備資金;然後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用勞動手段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在產品),形成生產資金;伴隨著產品的製造完成,產品消耗的勞動價值、材料價值和固定資產價值轉化為生產成本和費用,形成產品資金;通過產品銷售,產品價值得以實現,企業取得收入,形成貨幣資金;這種在取得的銷售收入中,除了補償企業的物耗和活勞動消耗外,還實現了利潤增值,這就是企業利潤;利潤需要在國家、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分配和再分配,這就是分配資金。可見企業周而複始的生產循環必然伴隨著周而複始的資金循環,也稱作資金周轉。因此資金周轉運動就表現為籌集資金、運用資金、收回資金和分配資金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財務活動。上述關係可見圖11。
由前所述,企業的資金運動又體現為資金的籌集、資金的投入
(投資)、資金的耗費以及資金的收回與分配,概而言之就是籌資活動、投資活動、損益及損益分配活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財務活動,即企業理財活動。
圖11生產運動、物質運動、資金運動、財務活動示意圖;
2.企業財務關係。企業財務關係是指企業在財務活動過程中與有關各經濟利益集團之間的關係,企業作為法人財產權主體同參與企業經濟活動的各方利益集團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係,這些聯係主要表現在:
(1)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係。投資者指向企業注入資本金的出資者,如果是國家出資,稱之為國有資本;如是其他企業出資,稱之為法人資本;如是股東投資,稱之為股本。因此投資者
(即出資者)是企業的所有者,我們所說的國有企業、合資企業、股份製企業就是從出資方所界定的。企業的所有者按照投資的合同、協議、章程的約定,履行出資義務、行使相適應的管理權並享有收益分配;作為企業就是利用投資資本進行營運,獲取資本收益,向出資者支付報酬。在股份公司製度下,如果企業經營不能滿足投資者的期望報酬,那麼股東(出資者)可以選擇兩種方式行使其財產所有權:一是通過股東大會參與對企業重大事項的管理(“用手投票”),包括選舉董事會成員、表決收益分配方案、決定企業重大投資項目;二是通過轉讓其股權選擇新的投資方向(“用腳投票”)。可見,在兩權分離條件下,企業與投資者在投資與報酬上體現利益博弈,其最終結果是:投資者(所有者)獲得預期報酬,企業在既定的製度框架下得以運行。從這個意義上說,投資者需要明晰以下問題:
①投資者出多少資能對企業加以控製(控股權),或者在何種程度上對企業進行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