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3 / 3)

心靈感悟:

從老鼠和牡蠣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在傷害別人之前,要想到別人也會同樣傷害你。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有一顆善良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9.表裏如一

古時候,有一個婆婆在家吃齋修行。一日誦讀經文,忽聽外邊有人賣香,婆婆隨即出去買香,以備敬佛之用。

到街上一看,賣香人乃一位出家化緣的僧人,婆婆心中歡喜,心想:能買得出家僧人的東西,那也是上等的緣分。故此,婆婆上前施禮道:“請稱香料二斤。”出家人聞得,便隨手在香袋中抓出一把,說“二斤。”

婆婆接過香料後不太相信,想拿回家稱一稱,然後再付錢。出家僧人說道:“請施主自便好了。”

婆婆回家一稱香料,足足三斤。婆婆心中暗想:他說二斤,我就給二斤香料錢,反正他也不知道有多少。隨即便出得屋來,告訴出家僧人說:“這位師父好眼力,整二斤。”

出家僧人說道:“我說二斤你不信,非要稱一稱,真是麻煩!”說完便收了婆婆二斤香料錢,揚長而去。

離此不遠有一酒家,出家僧人到此歇腳,坐下後,買了一壺酒一隻豬腿,自飲自吃。

再說那位買香的婆婆,將香收好後,心中為貪得一時便宜而十分高興,給佛上了香後想到鄰居家串門,恰經過酒家門前,抬眼看見出家僧人在獨自吃肉喝酒,心中頓生煩惱,感到自己買的香似有什麼不妥,心中疑惑:買這樣僧人的香回去敬佛好嗎?於是禁不住上前施禮問道:“出家僧人應謹守清規戒律,一心向佛修行,你為何吃肉喝酒?難道是假冒出家人?”

出家僧人聽得此言,非但不惱,反而一笑,說道:“女施主請這邊坐,我知道施主為何氣惱,不妨聽老僧幾句良言,悟者,自然受益。施主聽清了:“施主隻修口來不修心,錯把我三斤當二斤;老僧是修心不修口,既吃肉來又喝酒。”

當下說得這婆婆滿麵通紅,深感慚愧,非常自責,於是跪地便拜。自此以後,婆婆恍然醒悟,重新擺正了自己的心,實實在在地修行。

心靈感悟:

修行重在修心,一個人心靈存在汙點,無論怎樣燒香拜佛也不會功德圓滿。隻有洗滌心靈的汙點,才能成一個有修為的人。

10.他們都曾自卑

十幾年前,他從一個僅有20多萬人口的北方小城考進了北京的一所大學。上學的第一天,與他鄰桌的女同學第一句話就問他:“你從哪裏來?”而這個問題正是他最忌諱的,因為在他的邏輯裏,出生於小城,就意味著小家子氣,沒見過世麵,肯定被那些來自大城市的同學瞧不起。

就因為這個女同學的問話,使他一個學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學說話,以致一個學期結束的時候,很多同班的女同學都不認識他!

很長一段時間,自卑的陰影都占據著他的心靈。最明顯的體現就是每次照相,他都要戴上一個大大的墨鏡,以掩飾自己的內心。

二十年前,她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學裏上學。

大部分日子,她也都在疑心、自卑中度過。她疑心同學們會在暗地裏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樣子太難看。

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體育課。大學結束的時候,她差點兒畢不了業,不是因為功課太差,而是因為她不敢參加體育長跑測試。老師說:“隻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師解釋,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為恐慌,恐懼自己肥胖的身體跑起步來一定非常的愚笨,一定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可是,她連向老師解釋的勇氣也沒有,茫然不知所措,隻能傻乎乎地跟著老師走。老師回家做飯去了,她也跟著。最後老師煩了,勉強算她及格。

在最近播出的一個電視晚會上,她對他說:“要是那時候我們是同學,可能是永遠不會說話的兩個人。你會認為,人家是北京城裏的姑娘,怎麼會瞧得起我呢?而我則會想,人家長得那麼帥,怎麼會瞧得上我呢?”

他,現在是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經常對著全國幾億電視觀眾侃侃而談,他主持節目給人印象最深的特點就是從容自信。他的名字叫白岩鬆。

她,現在也是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而且是第一個完全依靠才氣而絲毫沒有憑借外貌走上中央電視台主持人崗位的。她名字叫張越。

原來是他們,原來他們也會自卑。

心靈感悟:

自卑可能由於很多種原因,但自卑決對不是天生的,絕對不是不可以改變的。隻要你努力、有信心,走出陰影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11.孩子和強盜

“去吧,孩子,我把你交給上帝了。”米德的母親給了他四十枚銀幣,讓他自己去闖蕩世界,但在臨走之前,母親讓他發誓,做人必須減實,任何時候都不撒謊,“孩子,在接受上帝的審判之前,我們可能沒有機會見麵了。”

這個小夥子外出賺錢去了。幾天之後,他遇到了強盜。

“你身上有錢嗎?”一個強盜問他。

“有四十枚銀幣縫在我的外套裏麵。”米德老老實實地回答。

強盜們哈哈大笑,沒有人相信他的話。另一個強盜惡狠狠地問:“你身上到底有多少錢?”

誠實的孩子把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還是沒有人相信他。

“過來,孩子。”強盜頭子說,“告訴我,你身上到底有沒有錢?”

“我已經說過了,我的外套裏縫著四十枚銀幣,他們不信。”

“把他的外套掀起來。”強盜頭子命令道。那些銀幣馬上就被搜了出來。

“你幹嘛不打自招呢?”強盜們問他。

“因為我不能背叛我的母親,我向她發過誓——永遠都不撒謊。”

強盜們聽到這話,心頭一震。強盜頭子對他說:“孩子,你小小年紀,卻如此守信用,我們這些胡子拉碴的家夥,卻在違背小時候對上帝許下的諾言。來,把你的手伸過來,我要握著你的手重新發誓!他照他說的做了,其他強盜也被深深打動了。

“作起案來,你是我們的頭兒,”一個嘍羅說,“要走正道,你還是我們的頭兒。”那人也握住男孩的手,像他的首領那樣。這些人一個接一個地對上帝重新發了誓,而站在他們麵前的是叫小孩。

心靈感悟:

一個人的品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財富。一旦對他人產生影響,它的震懾力是難以想象的。即使是對於作惡多端的強盜,也不得不受其感化。

12.搬弄是非的狼

有一天,獅王突然生病了,動物們知道後紛紛趕來探望。

狼是馬屁大王,它覺得機會來了,於是第一個趕到獅王的洞裏,並帶來剛從農夫那裏抓來的一隻肥胖的母雞,作為孝敬獅王的禮物。

獅王很高興,對隨後趕到的動物們說:“狼是我朝的第一大忠臣,它對我的孝心、忠心,你們都有目共睹,今後,你們都要向它學習。”

“是,尊敬的大王。”眾動物們雖然對狼不滿,但懾於獅王的威風,都不敢對狼如何。

“尊敬的獅王,烏龜早就對你有二心,你看,到現在它還沒來看你呢!”狼開始搬弄是非。但這句話被剛剛趕到的烏龜聽到了,獅子立即對烏龜怒吼起來。

“尊敬的大王,我之所以來遲了,是因為我聽到你生病的消息後,便急著四處尋醫問藥,想找到一個良方為你治病。”烏龜為自己辯解道。

“這麼說你倒是對我最忠心的人,快把良方獻出來。”獅子轉怒為喜。

“大王,這是我從人類那裏得來的一個秘方,告訴我的人據說還是華佗的後代呢。”烏龜說。

“快,快獻出來。”獅王樂得手舞足蹈。

“秘方裏說要治好大王的病,就必須剝下一匹狼的皮,趁皮還熱乎乎的時候,包住身體,您的病立刻就會好起來的。”

狼立刻被捉住,活剝了皮。

心靈感悟:

想害別人的人,往往自己先受害。所以,永遠不要做損人利己的事,更不要做損人不利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