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1 / 3)

11.保留一份尊嚴

女孩是一戶富足人家的千金,似水明眸,如雲秀發,窈窕而豐滿的身段,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妙齡女子。

男孩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打工仔,挺拔壯實,有棱有角,散發著陽剛之氣。

女孩與男孩在都市邂逅墜入情網。交往三年後,進入了談婚論嫁階段。女孩的父母並不嫌棄男孩出生卑微家境貧寒,但他們要確保萬無一失地找一個百分之百忠誠的女婿。為此,要求男孩必須在女孩閨房的閣樓下靜坐求婚100天,屆時才將掌上明珠許配給他。

男孩於是每天搬著木凳在樓下虔誠靜坐。暴雨淋透了他的全身,雪花染白了他的頭發,他日複一日,為愛而守候。

隻有一天就到期了,女孩輕挑窗簾,偷窺那三個多月為她守候的白馬王子。她驚訝地發現,那個“忠誠的騎士”緩緩地直起身,拿起木凳,若無其事地走了。女孩頓時昏倒。

“他可能記錯日子了。”女孩的父母惋惜地說。

“他一定是患病支持不住到醫院去了。”女孩流著淚替男孩辯護。

“都不是。”男孩後來在給女孩的信中說:“對於愛情和婚姻,我能保證99%的深情與忠誠,但我必須給自己保留一份自尊。”

心靈感悟:

相互的尊重是愛情的基礎。在你為了確保愛情的忠誠而棄對方的尊嚴於不顧的時候,事實上已經親手把愛情的琉璃盞打碎了。

12.愛情

一個男孩對一個女孩說:“如果我隻有一碗粥,我會把一半給母親,另一半給你。”於是女孩子喜歡上了這個男孩。

有一次村裏發大水,男孩忙著去救別人,而沒有去救女孩。別人問他為什麼,男孩說:“如果她死了,我也不會獨自活在這個世上。”這一年女孩20歲,男孩22歲,女孩嫁給了男孩。

鬧饑荒的年月,兩人隻有一碗粥,他們互相謙讓,都想讓對方吃下去,結果這碗粥三天後發了黴。那時他們分別是40歲和42歲。

當他52歲那年,因家庭成分不好被掛上牌子批鬥,也已50歲的她心甘情願地陪伴著他。她告訴他,無論有多大的苦多大的難,你是我生命中唯一的支流,我永遠是你愛的源頭。

許多年過去了,他們成了70多歲的老人。在一次坐公共汽車時,有一位年輕人給他們讓座,他們都不肯坐下而讓對方站著,於是兩個人緊緊靠在一起抓著扶手。這時車上所有的人都被這美麗而樸素的風景感染了,齊刷刷地站了起來,充滿無限敬意的眼睛,仿佛看到他們心中的玫瑰花正在盛開,醉人的溫馨裏浸潤著濃濃的戀意……

心靈感悟:

愛情是在攜身同行的道路上,不管風風雨雨,相互勉勵與祝福;愛情是共同承受生活中的痛苦與磨難、幸福與快樂。這就是愛情,永恒的愛情,彌足珍貴的愛情。

13.愛情不會等待

一個學生舞會上,邀她共舞的是一個不相識的男生。她當時可能正巧站在他旁邊。當舞曲響起的時候,他就順便把她擁進了舞池。

他們跳得十分和諧,仿佛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默契。他舞藝很高,動作嫻熟且有靈感,對舞曲有細致入微的體驗。她緊跟著他的感覺,順從他的指揮,共同用心和身體,把樂曲每一個停頓轉折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一曲下來,他們點頭致意,表示對對方的感謝。接下來的曲子,她都被熟識的男生請走了,跳來跳去,慢慢地就全無了興致,因為她再也找不到與他共舞時那種細膩的感覺。於是開始用眼睛滿場地找他。在燈光雪亮的舞池中央,他正與別的女生翩翩起舞。他且不斜視,神情專注,此時此刻除了跳舞,一切都不存在。

她不再接受別人的邀請,隻站在一旁,眼睛不再離開他。他與每個人都跳得那麼專心,把每個音符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使是站在遠處的她,也再一次感到了一種心的默契,舞的默契。她默默地希望他再來邀請她,但直至終場,他再未走到她麵前。

這件事使她好長時間都感到若有所失。

又過了好些年,她愛上了一個男人,那時她是個傻裏傻氣的女人,不知道愛情是一種心的默契,卻愚蠢地相信了那些書本裏的胡言亂語,說愛情是這樣,愛情是那樣。比較來比較去,她覺得自己既沒有像書中的女主人公一樣,把自己弄得人模鬼樣,形銷骨立;他也不是男主角,海誓山盟,肝腦塗地。兩人隻是平平常常、快快樂樂地相戀。然而,為了能夠遭遇書中所描述的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愛情,她咬著牙、忍著淚和男友分了手。

折騰了一大圈,遇到了形形色色的男人,書中的愛情故事始終也沒在她身上發生。年複一年,她變得漠然、煩躁、悲觀,不再是同他在一起時那個快快樂樂的她。痛定思痛,她決定再去找他。然而,他的妻子已經為他生了個天仙般的女兒。

心靈感悟:

人世間的愛情本來就是兩顆心靈的碰撞,而書裏的愛情則是那些文學家們臆想的激情。愛情不會在原地等待,錯過了,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14.被擱置的愛情

他從鄉間給她帶來一袋玉米,她煮了一個來吃,飽滿糯甜。他看到她那副沉醉的樣子,笑了。

她對他最初的感動,是緣於他耐心的等待。因為晚自習,夜黑,她和他約好了在一個路燈口下見,然後一起走。

於是,很多個晚上,當她匆匆地趕在路上時,隔不遠便可看見一個清瘦的男孩子靜靜地立在燈下——差不多每次都是他等她。

有一個晚上,不知為什麼,她遲到了將近兩個小時,最後急急地趕到那裏時,滿以為他走了。不料,他仍如往日一樣在那裏靜靜張望。

這一刹那,便成為她日後柔情湧動的回憶。

他一直很寵她。他的至誠讓她相信:他們的愛是可以恒久的。

這一陣子,學區要舉行教學比武大賽,她作為學校的代表之一,開始忙碌起來。

於是和他的見麵少了,電話少了。他心疼她,老勸她:“不要太累了。”她心裏甜蜜,卻又急急地要結束對話,說:“好了,好了,要做事去了。”

其實,也不是真的忙得沒有一點空隙。在空閑的時間裏,也想著要見他,也想跟他說說話。轉而又想:愛情握在手心,是這樣的平實與溫暖,飛不走的。

忙完之後,再去找他,卻漸漸發現了他的冷淡。

她開始不安地感覺到有一種美好正悄悄消逝。她的不安一天天地擴大,直到那天,他平靜地說:“分手吧。”她拽住他的衣角,追問自己做錯了什麼,她可以改……他說:“沒有誰錯。”然後輕輕掙脫。

她不明白曾經是那樣一份令她如此放心的愛情,怎會說走就走呢。

一個人愣著睡不著。半夜經過廚房,驀地想起冰箱裏的玉米,他給她帶來的。

她煮了一個來吃。玉米已是幹癟無味,全無先前的飽滿糯甜,像是在無聲地遣責她的遺忘。

她忽然潸然淚下。她所忽視的恰是她珍愛的,她的愛情不正如這玉米一樣,被她擱置得太久了嗎?

心靈感悟:

愛情是一件易碎的瓷器,需要兩個人共同來維護,一旦有一方因鬆懈而放開了手,它就碎了。

15.愛的“根”

喬是學校裏最受歡迎的男孩。他身高體壯,深褐色的頭發,碧色的眼睛,還有你所能想到的最甜美的微笑。他擅長各項體育運動,是班上的頂尖人物。

為吸引他的注意,女孩們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能與他約會是一場真正的勝利,也成了她們夢寐以求的事情和炫耀的資本。

然而,喬沒有表現出對任何女孩的偏愛。他對她們所有人都一樣好,甚至對相貌平平、性情羞澀的女孩也是這樣。因此,他沒有一個公開的女朋友。

艾拉好像是唯一對喬毫無興趣的女孩。她對他以友相待,別的女孩也沒有把她當做競爭對手。相反的是,她非常了解喬,並能聽他講心裏話。她和喬常常在一塊談論問題,交流思想,彼此忠告,有時還相互逗趣。

有一天,喬沒來上課,他一星期都沒露麵。後來傳出消息說:他媽媽去世了。

他返校上課時,沒人敢接近他。

他看上去既疲憊又難過,就像一個趕路人不知何往。誰也不知道該跟他說什麼才好。輕易的笑容和膚淺的交談再不能使他動心。當他遇見艾拉時,他們沒多說什麼。沒有必要那樣做。她隻是簡單地跟他握了握手,然後短暫地擁抱一下,並要他下午去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