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年輕人聽投資大師講到投資要分散風險,就把自己的20萬元的資金分別買了10個個股,殊不知這樣無形中給自己增加了投資的成本和風險,非但無法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甚至還可能一無所獲。
無論是股票投資內部的分散投資,還是家庭不動產與動產的分散配置,還是中長期投資工具與短期投資工具有所區別安排,還是激進型投資工具與保守型理財工具互相輔助使用,甚至到夫妻倆人職業特性上的規劃,歸根到底就是一個道理,那就是在投資安排上必須有所綜合考量,有所目的性地去配置,才能達到效果。否則,隨便胡亂搭配一下,隻能適得其反。
沈立峰,現年50歲,廣東佛山南海人,現為當地一燈具生產公司老板,年銷售額愈千萬,年收入達到兩百多萬。
從20年前的一名燈具製作工人,到現在成為人人羨慕的百萬富翁,他是怎麼踏上中國改革開放的列車,怎麼規劃自己的財富道路?在他成功致富的背後,又是誰為他保管財富?
沈立峰在談到自己的時候,說自己沒讀什麼書,唯有靠自己的一點點技術,踏踏實實去做自己可以做的。
談到投資,這個樸實的人說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做衝動的事情,不做自己不熟悉的行業。
在投資的時候,沈立峰一直很專注。比如他認定做燈具這行,就一直做下去。而且沈立峰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做一行愛一行,隻要做得足夠長,足夠深入,在行業裏頭總會有出頭之日。
始終隻做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事情,成功人士總結出的創富理財智慧值得我們去細細咀嚼。不過,真的要富起來,需要有眼光、洞察力,還需要在深思熟慮中,堅持去執行。
截至目前,中國A股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不僅上市公司數量頻頻創出新高,股票最高價也曾經一度飆升定格在300元左右。幾近二千家上市公司,恐怕連分析師也不可能更沒必要精通每一檔股票,遑論資金有限的散戶。因此隻要縮小範圍,學習專注,不論股票還是其他金融商品,哪怕是自己居住地方的小生意、房地產,找出最適合你自己的致富方式,也可以成功!
投資工具雖多,隻要按照自己的個性去走,在投資中不斷修正步伐,保持居安思危,不論你相信的是什麼,隻要有自己的一套哲學,並且嚴格地堅持下去,你就會成功。
13.養成良好的投資習慣
每當我想到我將邁出的一步,我就會想起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名言:“最重要的,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李開複
在美國有個人盡皆知的故事叫做《窮爸爸與富爸爸》,故事裏講的富爸爸沒有進過名牌大學,他隻上到了八年級,可是他這一輩子卻很成功,也一直都很努力,最後富爸爸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他那數以千萬計的遺產不光留給自己的孩子,也留給了教堂、慈善機構等。
富爸爸不光會賺錢,在性格方麵也是非常的堅毅,因此對他人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從富爸爸身上,人們不光看到了金錢,還看到了有錢人的思想。富爸爸帶給人們的還有深思、激勵和鼓舞。
窮爸爸雖然獲得了耀眼的名牌大學學位,但卻不了解金錢的運行規律,不能讓錢為自己所用。其實說到底,窮與富就是由一個人的觀念所決定的,但卻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所有的有錢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觀念:用錢去投資,而不是抱著錢睡大覺。
正確投資是一種好習慣,養成這樣習慣的人,命運也許從此改變。而那些擁有了財富就止步的人,將會重新回到生活的原點。
提起20世紀80年代的有錢人,大家肯定不約而同地想到“萬元戶”。在那個年代,聽到“萬元戶”三個字簡直如雷貫耳,能擁有1萬元錢簡直就是家庭擁有巨額財富的代稱。當時,1萬元錢是普通人連想都不敢想的。時光飛逝,到了今天,1萬元可能隻是一些大城市的白領月收入而已……
如果按照銀行存款稅後利率2%算,而年通脹率按照5%算,那麼如果把錢存到銀行,存款的實際利率就已經成為負值。這就是說,假如儲戶將10000元存進銀行,10年後10000元錢的實際價值就變成了7374元,儲戶的本金等於損失了26%!
一個人如果不養成正確投資的好習慣,讓錢在銀行睡大覺,就是在跟金錢過不去,就是在變相削減自己的財富。有很多人辛勞一生,到頭來卻還是窮人,就因為這些人不會把錢變成資本。
可以這樣說,窮人都不是投資家,大多數窮人都隻是純粹的消費者。要想不再做窮人,就不但要努力掙錢,用心花錢,還要養成良好的投資習慣,主動獵取回報率能超過通脹率的投資機會,這樣才能真正保證自己的錢財不縮水,才能逐漸接近自己的財富目標,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不過想投資首先還要會投資,投對資。同樣是一套房產,購買者可以自己住,也可以出租,還可以轉手賣出,同是一套房產,購買者的不同處理方法就可以改變這套房產的價值。
同樣是花錢,有時可能是投資,有時又可能是消費,關鍵就要看花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以後不斷掙錢,還是單純就為了花錢而花錢。
假如你花錢購買了一套房子,目的是為了讓房租流到自己的口袋,那購買這套房子就是投資;如果購買這套房子,隻是為了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那它就變成了你的消費。
有錢人總會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的錢變成資產;而窮人卻總會心甘情願的享受消費的樂趣。追其根本,無非就是思維觀念的不同。沒錢人低頭勞動,有錢人抬頭找市場;沒錢人用心掙錢,有錢人用心投資;沒錢人空手串親戚,有錢人慷慨交朋友;沒錢人伸手領工資,有錢人考慮發工資;沒錢人等待被選擇,有錢人細細選擇別人;沒錢人學手藝,有錢人學管理;沒錢人聽奇聞,有錢人創奇跡。
有的人說:我沒有錢怎麼投資?多年之後,他將依然是窮人;有的人說:我很窮,所以我必須投資。幾年後他將成為有錢人。
現實中不少人因為沒有錢,所以什麼都肯做,從無到有,聚沙成塔;現實中還有很多人由於沒有錢,因此什麼都不肯改變,隻能貧困一生!成功的投資者都是具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持之以恒精神的人。富有與貧窮,往往隻不過是一念所致。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習慣貧窮蔑視投資的思想。長期的貧窮會消磨人的鬥誌,封閉人的思想,使人變得麻木而遲鈍。思想上對貧窮的退讓,會引起行動上對改造貧窮的失敗,最終會一生與貧窮伴隨。
隻有那些崇尚財富,不向貧窮低頭的人才會得到財富的垂青,才能成為真正的有錢人。
14.終生投資才能實現財富人生
一個人有100萬並不能稱為“百萬富翁”,隻有那些擁有100萬但又能連續投資使100萬再增值100萬的人,才可以稱得上“百萬富翁”。前者充其量隻是個“存款額”很高的人,他們不能榮獲“百萬富翁”的稱號。
——奧爾格·西梅爾
有一個世界級的巨富,從開始創業就一直努力,不停地用他的慧眼去觀察,用他的頭腦去思考,在他病入膏肓時,他讓秘書在報紙上發布了一條信息,說他即將去天堂,願意給失去親人的人帶口信,每人收費100美元。
這一看似荒唐的消息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心,結果他賺了10萬美金。他的遺囑也非常特別,他讓他的秘書在報紙上登出一則廣告,說他是個很有禮貌的紳士,願意和一位有修養的女士共居一個墓穴。結果,真有一位貴婦人願意出資5萬與他一起長眠。
這位成功的投資者之所以那麼有錢,就是因為他懂得賺錢的道理:活到老,賺到老。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不會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
除了努力掙錢、用心花錢以外,每個人都要養成投資的習慣,主動尋找獲得超過通脹率的回報的投資機會,才能令自己的錢財得到真正的保護,才能幫助我們達成預定的經濟目標,才能更好地生活。養成經常打掃自己賬戶的習慣,清理財務死角,將各處的餘錢集中在一起,按其投資期限分成短中長期,並為其做相應的投資組合,持之以恒,就可以用更少的時間來積累更多的金錢,多一點享受生活。
李嘉誠在談到投資理財秘訣時認為有足夠的耐心就是很重要的一條:如果一個人從現在開始存錢,每年存1.4萬元,如果他每年所存的錢能夠投資到股票或房產,因而獲得百分之二十的投資回報率,那麼40年後他的財富將會增長到1.0281億。
在富人手裏,錢是雞,錢會生錢,在窮人手裏,錢是蛋,用一分就少一分。以前的王公貴族子弟,憑著自己或是祖上的積累,享受不用勞動的慵懶生活。他們的錢是花一分就少一分,錢花完了,就隻能賣家裏的古玩字畫舊家具等,到這些東西也賣完了,一切也就完了。而會理財的人則不同。他們通常有著數量可觀的房產和每月豐厚的租金,自然可以一生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不懂得投資而僅靠自己的掙錢本事,很難成為真正的有錢人。很多人在麵對理財、投資時,總會認為有風險,怕賺不了錢,怕血本無歸。認為把錢存在銀行更把穩一點,殊不知,正因為這樣,他們失去了能逐漸成為富人的機緣,並且永遠也富有不了,到頭來隻能是給別人做嫁衣裳。投資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還有很多人有了一些成就後就放棄了繼續攀登事業高峰的機會,他們開始不再關心周圍的投資環境,不再留意生財的機會。聰明的投資者從來都不會滿足,從來都不會停步,因為他們知道,財富是屬於那些不停奔跑的人,如果停止奔跑,就會被別人甩在身後。
最初人們剛剛參加工作時,收入不多,隻夠自己的日常開銷,這時,當然是窮人。幾年後,工資漲到了四五千,他們會考慮攢點錢,付個首期,買個房子。再過幾年,收入漲到萬兒八千時,他們又會麵臨娶妻生孩子買車等更高的生活開銷。
再經過幾年的奮鬥,工資漲到兩三萬甚至更多,也許真的可以稱得上事業有成,但生活追求也變得水漲船高,房子要住更舒適點的,車子要開更高級的,孩子要上昂貴的雙語幼兒園,旅遊要去國外的度假勝地……
總之,這種生活狀況都是沿著這樣一條道路展開的。看起來生活質量是越來越好,但高收入,並不代表他們就能進入富人的行列,因為每個月要付的賬單越來越高,開銷也越來越大,結果是他們對工作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連換工作也不敢想了,因為他們一旦離開了工作,就會手停口停,恢複窮人本色,同時已經水漲船高的生活標準也會成為他們沉重的負擔。
許多人都知道“十年磨一劍”的道理,接受投資理財的觀念也許不難,難的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和方式來進行投資理財。從購買基金角度看,基金公司的承諾一般都是以一年為限,但一年中的漲跌是很正常的,因為基金的主要投資渠道是股市,股市有漲有跌,所以短時間內基金也會有漲有跌,基金承諾的分紅是一年內累積的分紅,但任何一家基金公司絕不會承諾投資者隻要購買就會每天增長。
理財者必須了解理財活動是“馬拉鬆競賽”,而非“百米衝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暴發力。要想投資理財致富,你必須經過一段非常漫長時期的等待,才可以看出結果。
很多人用投機的心態投資,總想聽一個消息就能賺一大筆,而忽略了投資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有大量的功課要做,過於看重“一筆賺了多少錢”,而不去鑽研如何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而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看重的是穩定而持續的投資收益,而不是大起大落的賭博式投資。所以,如果更多的人能以現金流為目的,進行理性的投資,那麼,不僅賺錢的理想可以早些實現,整個社會的投資環境也會更加理性。除了努力掙錢、用心花錢以外,每個人都要養成投資的習慣,主動尋找獲得超過通脹率的回報的投資機會,才能令自己的錢財得到真正的保護,才能幫助我們達成預定的經濟目標,才能更好地生活。養成經常打掃自己賬戶的習慣,清理財務死角,將各處的餘錢集中在一起,按其投資期限分成短中長期,並為其做相應的投資組合,持之以恒,就可以用更少的時間來積累更多的金錢,多一點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