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山西絳州龍門縣出了個大將軍,名叫薛仁貴。他能征善戰,智勇雙全,為大唐開疆拓土,和平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戰爭平息後,便被封為平陽郡公,休養在家。
這天,從京城來了一位欽差,傳下聖旨要薛仁貴火速進京。說是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太子李治繼承了皇位,要他去覲見新皇帝。
薛仁貴接到聖旨,不敢怠慢,馬上單人匹馬的隨著欽差奔京城而去。
經過幾天幾夜的兼程,薛仁貴和欽差終於到達了京城長安。然而,欽差並沒有帶他去皇宮,而是直接把他領到了江夏王李道宗的府邸。
薛仁貴一進王府,馬上被李道宗拉著喝酒,結果,三杯杜康下肚,立即不省人事。李道宗讓人剝掉他的上衣,把他五花大綁到金鑾殿,向唐高宗李治謊稱,薛仁貴酒後亂性,想侵犯王妃張美人。
李治聽到這個消息,登時龍顏大怒,二話不說,將薛仁貴打入了天牢。
如果是別人犯了事,也該就此結案,偏偏薛仁貴有個義父叫程咬金。這個人在朝廷官拜盧國公,人贈外號:混世魔王,是個能說會道又難纏的主兒。他跟薛仁貴同朝為官多年,又因結拜之情互相往來過甚,所以十分了解薛仁貴的為人,不相信他會幹出這種混賬事。同時,他知道張美人和薛仁貴有冤仇,義子是被陷害的。
原來張美人的父親叫張士貴,曾是薛仁貴的上司,此人十分尖酸刻薄。當時,高句麗興兵來犯,薛仁貴在戰場屢立奇功,張士貴妒賢忌能,竟把薛仁貴的功勞都記在了兒子身上。後來薛仁貴救了唐太宗李世民,受到欽封,說出了事情的真相,唐太宗盛怒之下,派兵抄斬了張士貴全家。張美人因為得到李道宗的庇護,所以活下命來。但對薛仁貴懷恨在心,時刻想著怎麼報複他。這次,她聽說唐太宗駕崩,覺得薛仁貴失去了靠山,就串通李道宗對他下手了。
薛仁貴關進天牢的頭一天,程咬金就跑去探監,問明了事情的經過後,程咬金覺得那個欽差很可疑,猜想一定是李道宗的手下,就花錢買通江夏王府的一名侍衛,打聽到欽差確係總管太監張仁所扮,於是,派人抓了張仁。經過嚴刑拷問,張仁供出他是受江夏王的指使來陷害薛仁貴的。而江夏王則是受了張美人的教唆。
程咬金弄清楚了怎麼回事,馬上帶著張仁和供詞去見唐高宗,陳述了事情的真相。唐高宗雖然很震驚,但為了袒護皇叔,竟把所有的罪名安在了張仁和張美人身上,很快,薛仁貴放出天牢,張仁和張美人被處斬了。
李道宗沒有獲罪,薛仁貴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經過這件事之後,他心灰意冷,便辭別唐高宗,歸隱家鄉。
不久,西涼下戰表,揚言要攻入長安,滅了大唐。唐高宗李治接到戰表,馬上命程咬金去山西龍門縣請薛仁貴領兵征西。
程咬金找到薛仁貴的老家,經過好說歹說,薛仁貴終於答應掛帥出征,卻提出要用江夏王祭旗。
程咬金想到自己受皇上所托,要帶薛仁貴回去掛帥,完不成任務,皇上責怪下來,人頭不保,心想,先忽悠他一下,等他到京師掛了帥,就沒咱的事了。於是,點頭答應幫薛仁貴弄死江夏王。
可是,薛仁貴是個很認真的人,到了京師領了帥印召集了兵將,卻遲遲不肯出發。程咬金明知道是什麼原因,卻故意問他:“我說幹兒子啊,你元帥也當上了,兵也召齊了,怎麼還不出發呢?”
薛仁貴坐在帳上冷笑道:“義父曾經答應幫我收拾李道宗,卻一連好多天過去了,他還活得那麼消遙自在,為什麼不見您行動呢?”
程咬金聽到這話,十分無奈,隻得發狠道:“好,男人大丈夫說話就得算數,明天我就幫你解決掉江夏王。”
程咬金說到做到,當天晚上回去就醞釀著怎麼下手了。
然而,李道宗是皇帝的叔叔,可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主兒。他曾跟著唐高祖打過江山,立過戰功,高祖皇帝不但封他為江夏王,還格外規定:以後不管他犯了什麼過錯,這世上沒有殺他的刀、斬他的劍、捆他的繩,更不許有人上王府辦案。
所以,要想對付他,簡直比登天還難。
但程咬金畢竟是程咬金,有的是智謀。這天早上,他哭著跑到江夏王府,哄騙李道宗說,皇上龍體有恙,緊急召喚李道宗見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