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禮儀的細節(1 / 3)

得體的介紹,讓對方記住你

自我介紹是社會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自我介紹如果不當,會影響你的形象。雖然說中國人都以謙虛為美德,但在競爭激烈的今天,適時地推銷自己已成為實現自我的一種手段,如果你缺少積極推銷自己的勇氣,最好能在簡短的自我介紹中表現出自己的長處,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1.自我介紹,名字要特別強調

自我介紹,可以說是一種簡單的自我表現方法。一般說來,名字就是一個人的招牌,不僅要告訴對方,而且應設法讓對方記住。

自我介紹時,最值得注意的是,自己的名字要特別說清楚。一些人在做自我介紹時,口中喃喃自語,吐字不清,使別人聽不清楚。因為對方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自然也就記不住你的名字,甚至會認為你這個人有些陰沉、消極。因此,自己的名字一定要一個字一個字清楚地說出來。

不僅應在自我介紹的最初通報姓名,最好在告別時,再向對方告知一遍自己的名字。這樣一來,不僅使對方容易記住你,而且會給對方留下一種你很積極的印象。

2.介紹要講究次序

一般來說,應介紹年輕人給老年人,介紹地位低的給地位高的,將男士介紹給女士,將未婚者介紹給已婚者。當向一個人介紹多數人時,則應當遵守先職位高後職位低、先長後幼、先女後男的原則。

介紹時,一般簡略地介紹一下被介紹者的姓名、身份即可。如果被介紹人擔當的職務很多,可以隻介紹級別最高的職務或與之有關的職務,其他職務不必都一一介紹。要實事求是地介紹,不要忘記被介紹者的重要身份,使其不能受到應有的重視,也不要誇大其詞地胡亂吹捧,使對方處於難堪境地。

給雙方介紹完畢後,不要馬上離開,要等他們交談上幾句話後,再借故告辭,但也不要該走不走。當雙方談興漸濃時,應當找借口適時地離開,不影響他們的交談。

當別人介紹自己時,就要從座位上站起來,表示出很願意認識對方的樣子,並主動把手伸出與對方握手。如果對方是女性,就必須等對方伸出手後再去握手。如果她不伸手,可以點頭表示致意。

總之,介紹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但一定要切記,無論何種情況,都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介紹的關鍵是要注意禮節,使介紹為人們的相識起到好的作用。

準確喊出對方的名字是必要的禮儀

人對自己的姓名最感興趣。把一個人的姓名記全,並很自然地叫出口,這是一種最簡單、最明顯,而又是一種最能獲得對方好感的方法。特別是在上流社會的社交中,因為每個人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每天都會應對很多人,所以如果還能記住對方的名字並且能夠親切的喊出來,那麼對於對方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尊重和肯定。

二戰期間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郵務總長吉姆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小時候家裏很窮,十歲就輟學去一家磚廠做工,他把沙土倒入模子裏,壓成磚瓦,再拿到太陽下曬幹。吉姆沒有機會受更多的教育,可是他有愛爾蘭人樂觀的性格,使人們自然地喜歡他,願意跟他接近。在成長過程中,吉姆逐漸養成了一種善於記憶人們名字的特殊才能,這對他後來從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羅斯福開始競選總統前的幾個月中,吉姆一天要寫數百封信,分發給美國西部、西北部各州的熟人、朋友。而後,他乘上火車,在十九天的旅途中,走遍美國二十個州,行程一萬兩千裏。他除了乘坐火車外,還用其他交通工具,像輕便馬車、汽車、輪船等。吉姆每到一個城鎮,都去找熟人進行一次極誠懇的談話,接著再開始下一段的行程。當他回到東部時,立即給在各城鎮的朋友每人一封信,請他們把曾經和他們談過話的客人名單寄來給他。名單上那些不計其數的人,他們都得到吉姆親密而極禮貌的複函。

吉姆早就發現,一般人對自己的姓名最感興趣。把一個人的姓名記住,並很自然地叫出口,你便對他含有微妙的恭維、讚賞的意味。若反過來講,把那人的姓名忘記,或是叫錯了,不但使對方難堪,而且對你自己也是一種很大的損害。

但僅僅記住別人的姓名,還遠遠不夠,在上流社會的社交中,稱呼對方時要做到合宜而得體。

許多人認為,隻要不是啞巴,喊名字是一件最容易不過的事情。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要喊出許多人的名字,但仔細回想起來效果卻不一樣。卡耐基說:“記住他人的名字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怎麼喊名字。”

用清晰的聲音喊出別人的名字,是人際交往的第一步。它意味著你對別人持一種重視的態度。含糊不清地叫喊會使對方感到不愉快,以為你把他看得無足輕重,或者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當多年未見的朋友突然出現在你麵前,清晰地叫出他的名字將是最好的歡迎,它說明無論隔多少年,你仍然記得友情。當你置身在許多人中間,沒有比一一清晰地叫出他們的名字更能夠說明你對他們的關注了。

喊別人的名字也是一門學問,它能給你帶來好人緣,也能給你帶來壞名聲。喊名字要懂得語言和地域差別,用北方話直呼他人姓氏令人感到親切,用某些南方話恐怕就不行。南方人叫阿貴順口而親熱,北方人叫起來就未免別扭。喊名字還要懂得分寸和對方的特點,對女性盡量不要稱“老”,對不熟異性不要稱呼得過於親熱,在姓氏後麵加以“老”字是一種至尊稱呼,不是隨便用的。例如,你可以對任何一個年老的人稱呼:“老李”,“老陳”,但一般不能叫“李老”或“陳老”,因為後一種稱呼法已超出一般符號意義,而且包含著相當強烈的尊敬色彩。

牢記他人的姓名並得體的稱呼對方,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也是樹立自己良好形象的一個有效方法。所以在社交中,聰明的人一定要多費心思,記住與你交往的人的姓名,大方得體地叫出來,你會發現發生在你身上的變化與驚喜。

握手時誰該先伸手

握手,是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流行的一種禮節,它主要是通過握住對方的手來表情達意。但是,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肢體動作,卻有很多細節需要講究。如果掌握不好這些細節,很可能會讓人貽笑大方,或是傷害到別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看見這樣的情景:某個人看見自己的長輩,或是領導,正迎麵朝自己走來。不假思索地,他趕忙走上前去,還沒有等到對方伸手,他已經牢牢地握住了對方的手,並使勁兒搖晃著。不可否認,他這樣做的初衷是好的,因為他想通過此舉來向對方表示自己熱情、友好、尊敬之情,但是,他表達這一情感的方式卻是不妥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握手時,誰應該先出手應該遵循“尊者決定”的原則。

什麼是“尊者決定”原則呢?簡單地說,所謂“尊者決定”也即與人握手時,應該首先確認彼此身份的卑尊,或是長幼,然後再決定誰先伸出手。通常情況下,應該由位尊者或是長輩先伸出手,隨後,位卑者或是年紀較小的人才能伸出手予以響應,這就是“尊者決定”原則。如果位卑者或是年紀較小的人貿然向位尊者或長輩先伸出手,通常被認為是不禮貌的。

握手時之所以要強調“尊者決定”原則,一方麵是為了體現位卑者或是年紀較小的人對位尊者或長輩尊重之情,另一方麵也是為了維護在握手之後的寒暄應酬中位尊者或長輩的自尊。因為,握手之後往往意味著進一步交往的開始,如果位尊者或長輩不想與位卑者或晚輩進一步深交,他們則可以不必與之握手,以免雙方出現進退兩難的尷尬情形。反之,如果位尊者或長輩主動伸手與位卑者或晚輩握手,則表明他們對後者的印象頗為不錯,並打算與他們進行進一步的交流。

具體而言,握手時雙方伸手的先後次序主要有這樣幾種情況:

(1)長幼之間,應當待長者伸出手後,晚輩才可以及時伸手與之相握,如果晚輩搶先與長輩握手,或是強迫長輩與自己握手,都是不禮貌的。

(2)上下級之間,應當等上級主動伸出手後,下級才可以及時伸出手與之相握,如果下級貿然與上級握手,既是不尊重上級的表現,也會讓上級心生不快。

(3)異性之間握手時,男性應該在女性伸出手後,才可以伸手與之相握,如果女方沒有握手的意思,男方可使用點頭的姿勢向對方表示禮貌,男方切不可強行與女性握手,這既是非常不禮貌的舉動,也容易產生誤會,讓雙方都處於尷尬的狀態之中。

(4)賓主之間握手時,一般來說,作為主人,對到來的客人,無論男女長幼,都應該先伸出自己的手,以示對客人到來的歡迎之情。反之,如果讓客人先伸手的話,客人們往往會認為自己成為了主人家中的“不速之客”。

(5)一個人需要與數個人握手時,也應該講究先後順序,一般來說,應該由尊而卑,即先與長輩、上級、領導、身份高的人一一握手,然後再與晚輩、下級,以及職位、身份低的人一一握手。

(6)已婚者與未婚者握手時,應由已婚者先伸出手;各種社交場合中,應該由先來者伸出手與後來者握手。

(7)接待來訪者時,情況較為特殊,可以采取這樣的握手秩序:當客人抵達後,通常應由主人首先伸出手來與來訪的客人相握;客人告辭時,應由客人首先伸出手來與主人相握。前者意在表示“熱烈歡迎”,後則表示“謝謝你,再見!”若將握手的先後次序顛倒,則極易讓人誤解,比如,客人告辭時,如果主人率先伸手與客人握手,會被認為有逐客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