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結伴上長安
十月十五下元節的第二天,許多雲遊道人辭別了掛單的道觀,或往南走,或向東行。
其中北上長安的隊伍是最為壯大的。
雖然天下剛剛平靖,可長安城依舊是中原的廟觀中心。佛道之流逐漸在長安彙集。
還有兩刻到巳時。秦英結好包袱,把有些沉重的衣物背在身後,大步追上前麵的梅三娘。
“等等我。我正好和你同行。”秦英走至她身旁,主動攬過她手裏的東西。
忽然被人“搶”了隻布包,梅三娘愣了愣,後道:“你也去都城長安?”
隻見對方仰起頭,朝她燦爛地笑開來:“相傳長安有十裏朱雀街,百數居民坊。任誰聽了這樣的描述,都會動心吧?”
將多出來的行李挽在手腕上,秦英歇了口氣又道:“我們走快些。現在他們大概還沒有出發。”
梅三娘聽罷,圓滿姣好的臉頰紅成了火燒雲:“好的。”
她提起了長及腳麵的齊腰襦裙,連連回答。
由於要去長安的道人蠻多,青羊肆主便組織他們卯時在成都府北門相會,以圖結伴而行。
——幾日前秦英就告訴她這個消息了。不過自己剛好睡過了,早已錯過集合的時辰。
“人生在世哪有不犯錯的時候?”秦英看她麵色羞愧,便出聲安慰道,“以後注意,不犯第二次就好了。”
梅三娘的目光又恢複了原來的神采:“嗯嗯。”
等她們出了成都府的城門,見到的卻不是整裝待發的眾人。
“瓜娃子,你少帶了些物事。”袁老道遠遠地靠在歪脖子酸棗樹上,對秦英招手道。
看秦英抓了抓發髻,一幅不明就裏的模樣,袁老道無奈地揚起眉:“你過來。”
她揪著自己的布袍衣角應了聲是,心裏暗道:自己剛因梅三娘的粗心說教一句,就被師傅抓了個現行,真的好尷尬。
“半大小子了,出門在外也不長點兒心。”
他小聲嘀咕著,交給秦英一隻不大不小的荷包:“喏。這裏裝的是度牒和戶籍,還有兩卷帛書,五兩碎銀。
“記住,什麼都可以能弄丟,兩卷帛書絕不能出問題。而且不要輕易打開,在長安穩定下來再看上麵的文字。”
“師傅……”秦英接過來的一刻,眼睛不自覺的發澀。
有道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雖然師徒緣份淺薄,但秦英還是感受到了他的深沉心意。
此次叫他師傅,乃是懇切地發自內心。
從記事起,她就一直與阿姊相依為命。除了阿姊給予自己的關心,她沒有體會過更多親情。
於是今日袁老道的作為,很容易就戳進了她心中的柔軟。
“師傅,我會回來看望您的!”秦英朝他鞠躬下拜,默默地銘記了這份情意。
“哈哈去吧……說不定過幾年我會到都城長安找你。”袁老道揮揮袖子,轉身背對了她。
在他們師徒交談的時候,梅三娘已經把城門口看了許多遍。
顯然那些道人沒有為遲到的她們停留。梅三娘歎了口氣,開始為如何走發愁。
好在秦英是識路的。催了兩聲,她便帶著沒出過遠門的小娘子,往鎮子的方向去了。
一個看上去比自己年幼的道童,竟然知道長安的走法。這讓梅三娘驚奇不已。
秦英隻好為對方解釋說:“我是長安城郊的人氏,大體方向當然是了解的。”倒也不算扯謊。
因為她的祖籍秦嶺太白山,確然是在長安城郊處。
她們走一時辰便停下來歇片刻,順便尋找飯食補充水囊。
到天幕擦黑之時,已經行了十裏還有餘。
梅三娘拄著枯老的竹枝當作拐杖,蹣跚踉蹌地跟在秦英後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