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大戰落幕(1)(1 / 2)

淞滬抗戰初期,中國方麵為防止日軍增援部隊在沿江沿海登陸曾設置杭州灣北岸守備區,以第8集團軍4個師1個旅擔任防守。但後來上海方麵戰爭緊張,第55、57、62旅及獨立第45旅先後被調往浦東一帶協助正麵作戰,以致從全公亭到乍浦幾十公裏長的海岸線,僅有第62師的2個連及少數地方武裝守衛,戰場情急,使中國軍事當局在戰役指揮上犯了嚴重失誤。

從31日起,日軍在周家橋、姚家宅、小家宅等處強渡蘇州河。日軍第3師團左翼一部剛渡過河,便因遭到守軍阻擊受挫。(該師團右翼部隊則於11月5日強渡成功。)“報告!”

“進!”

孫衛軒走入第88師師部,“報告師座,獨立營營長孫衛軒向您報道!”孫衛軒敬禮道。

孫元良望了望孫衛軒,讚許的點了點頭,自己聽說到一些風聲,說在獨立營撤離131陣地之前,其他友軍早已撤退,而他還在那裏與鬼子拚死一搏,想著奪回陣地,要不是一紙電文過去,今天就看不到這意誌堅定、傲氣風發的年輕人了。

“怎麼樣,部隊傷亡大不大?”

“報告師座,我們營還行,就是在撤離陣地的時候有些傷亡過大。”

孫元良點了點頭,然後對孫衛軒說道:“現在日軍想要渡河征討我軍,我們必須將他們擋在河岸,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準備迎敵,所以現在命令你部前去防線阻擋渡河之敵,將日軍趕回河對岸去。”

“衛軒明白!”

“我知道你部現在兵源不足,所以我再給你一個機槍連,隨你調配!”

“是!”孫衛軒領命走出指揮部,前去準備。

第88師孫元良部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該團主力1個營400餘人(對外稱800人,故後來這支部隊被譽為"八百壯士"),據守閘北四行倉庫。謝晉元即指揮官兵與前來進攻的日軍展開戰鬥,周旋3晝夜,斃敵百餘名,而所堅守的四行倉庫陣地始終巋然不動。在四行倉庫被圍攻到第三天時,日軍兵力已達5000餘人,雙方力量懸殊。最後在租界各國請求之下,這支力戰不屈的孤軍,才於10月31日夜奉命退入公共租界。八百壯士英勇事跡轟動中外,聲名遠揚,雖於戰局無補,但是震懾了日軍,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心,也贏得國際輿論一片稱頌聲,被一些國際人士譽為抗日奇跡,政治作用不容低估。

就在敵人大舉調兵遣將、即將大兵壓境之際,蔣介石卻又深陷於列強幹涉製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這樣的念頭他一直沒有斷絕過。淞滬這一仗,是被日本人*迫太甚不得已而為之,"打"的目的是為了將來可以更好地"談"。而國際社會的調節,就是他緊抓不放的救命稻草。所以,當蔣介石聞聽國際聯盟要於11月3日在布魯塞爾召開"九國公約"會議,討論中日之戰,立刻喜出望外。本來,蔣介石已聽取了白崇禧、陳誠等人建議,決定放棄上海,采取持久戰策略,全軍退到上海外圍既設之國防工事固守,抗擊消耗日軍,這麼做在當時形勢下是明智的可行之舉。但"國聯"要開會的消息傳來,卻攪亂了蔣介石的頭腦,他在命令下達的第二天,11月1日夜10時偕白崇禧、顧祝同等人乘火車,冒雨來到國民黨淞滬前線中央軍總部駐地南翔,在一所小學裏召集由師長以上將領參加的緊急軍事會議。在會上蔣介石說什麼九國公約會議對國家命運關係甚大,我要求你們做更大的努力,在上海戰場再支持一個時期,至少10天到兩個星期,以便在國際上獲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援上海是政府的一個很重要的經濟基地,如果過早地放棄,會使政府的財政和物資受到很大影響。會後,便宣布撤銷撤退命令,各部隊堅守原先陣地。新命令傳到陣地上,部隊一片嘩然,短短時間內命令兩次反複,使得中國守軍士氣大受影響,一些已經卷好鋪蓋要走的士兵隻好又匆匆返回陣地,隊伍秩序開始出現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