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大戰落幕(3)(1 / 2)

蔣介石像是著了魔,仍不許部隊後撤。白崇禧一陣陣急火攻心,當下說道:“委員長如果不信,請直接與前線聯係,看他們還能不能守?!”

蔣介石不服氣地反駁道:“我幾十萬大軍難道再守三五日就辦不到嗎?我不信,我不信。”

“委員長,10天前你說這話我絕對讚成,但今日已非昔日。前線指揮官已無法掌握部隊。委座再不下令撤退,就要完全崩潰了。”白崇禧情急關頭大聲疾呼。

蔣介石沉吟半響,才氣呼呼、極不情願地說:“那麼好吧。讓部隊後撤,撤至吳福、錫澄一線。”

最後關頭,蔣介石不能不為他的部隊考慮。部隊打光了,一切都是扯淡。

但部隊還能秩序井然地撤退嗎?白崇禧心裏沒底。

白崇禧三次緊急建議,終於使蔣介石定下撤退的決心,即便如此也為時晚了。

在蔣介石下達撤退命令之後,孫元良第一個通知的便是獨立營,因為獨立營現在是一支強軍,萬萬不可在這裏丟失掉,而且他是整個淞滬戰區最值錢的部隊。當時孫衛軒還與登陸上來的鬼子相持,向遠處望去,滿滿全是日本兵,孫衛軒沒有辦法,放棄陣地向後撤退,等到達一塊帶有凹凸不平的土路,大多有土丘的地方,孫衛軒命令部隊停止後撤,在這裏修築簡易工事,阻擊敵人。孫衛軒命令戰士在路上埋上地雷,等到鬼子匆忙追趕之後,踩到地雷造成一部分的傷亡,孫衛軒這就與鬼子在這裏整整周旋了兩天,未能讓鬼子前進一步。9日淩晨得到電報,孫元良命令部隊撤退,孫衛軒這才放棄阻擊,向預定撤退方向前進。

第3戰區決定左右兩作戰軍向吳福國防線轉移,9日,張發奎指揮的右翼作戰軍奉命向青浦、白鶴港一線撤退,但命令下達太遲,致使個部隊陷於極度混亂狀態,各級司令部根本無法掌握其部隊。

有的部隊未接到撤退命令,但看見友鄰部隊撤退,便也一起撤退。張發奎由於時間倉促,與下級部隊聯係困難,竟未對各部撤退路線作明確指示,所有的部隊均擁擠與公路上,身後日軍穀壽夫的第6師團窮追不舍,空中又遭日機轟炸掃射,以致情形甚為混亂。部隊在青浦、白鶴港無法立足,繼續向吳福線退卻。為掩護右翼軍向後撤退,左翼軍第15、21集團軍在新涇河一線堅守到12日夜始向吳福線轉移,當麵之敵未敢窮追。

蘇州河方麵日軍自中國開始退卻,即向南、向西前進。自9日起,日軍擊退中國軍隊零散抵抗,連占虹橋機場、龍華、楓涇、青浦。11日,日軍進至蘇州河岸,南市及浦東我擔任掩護任務的部隊奉令撤出陣地。當日,上海市長俞鴻鈞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淪陷。

混亂的撤退已使中國完全沒有了初期作戰的英勇形象。各部隊未免於自己的部隊陷入日軍包圍圈,爭相奪路,拚命向前趕,已完全失去了控製,慣於冒險的日軍派出數支小規模的挺進縱隊,直插南翔至昆山公路,幾乎給****造成重大損失。

孫衛軒帶著獨立營撤退的路上,看著零零落落的****戰士急慌逃命,有的為了減輕身上的重量,直接把槍與頭盔都仍在地上,孫衛軒這才明白兵敗如山倒的道理,但是他不願看到一開始各個都英勇善戰,保衛國家的熱血男兒如今為了保命既然棄盔卸甲。